第137章 整军备战(三)(第2页)
五日以后,杨峰的军营里来了12位商人,送来了5万斤粮食,这突如其来的捐赠可把杨峰高兴坏了,号称“瓷公鸡”的军需官老王和老孙那也是喜得眉开眼笑,要知道在这个年月,5万斤粮食那可是很多了,贫困的年间,这5万斤粮食能救多少人的命啊。杨峰大喜,连忙告诉老王准备一桌好菜招待这些商人。
这些商人身后还跟着许多年轻人,这些商人摆手说道:“杨团长,其实我们还有一件小事要来求您。”杨峰笑着说:“几位老板都是爱国乡绅,如此慷慨地支援部队,有话请讲,只要杨某能够做到的,一定答应几位老板。”派出郑老板当代表。
郑老板笑着说:“杨团长,其实我们这些人都想把手里的子弟交给您,让他们参军报国,还请您多费心。”杨峰还以为是什么事呢,笑着说:“我当然欢迎了,不过我有言在先,这进入部队,那可是得吃苦,要是吃不了苦,干脆也别来。如果几位老板相信杨某,那杨某也不能敷衍众位,你们也知道,这战场上枪子无眼。”
郑老板连忙回应:“杨团长,我们都清楚,孩子来部队就是要吃苦历练的。要是怕吃苦,我们也不会送他们来。生死有命,既然选择了参军,那就是为了保家卫国,哪怕有危险,我们也不会退缩,全听您的安排。”
其他商人纷纷点头,眼神中满是坚定与信任。杨峰见状,心中一阵暖意涌动,他深知这些商人对自己的信任,也明白肩上的责任更重了。
随后,杨峰安排老王去准备丰盛的饭菜,热情款待这些爱国商人。在饭桌上,众人欢声笑语不断,气氛热烈非凡。商人们看着身后充满朝气的年轻子弟,眼中满是期许;而那些年轻人,怀揣着对军旅生活的憧憬,脸上洋溢着兴奋的神情。
其实杨峰起初的顾虑确实有些多余了。这几位老板送来的侄子、外甥等人,大多不是家中的庶子,就是家境贫寒的亲戚。把他们送进部队,老板们也是盼着他们能谋得另一条出路。而这些年轻人在家中本就不受重视、郁郁不得志,心里一直憋着股劲儿,渴望能出人头地。所以进入部队后,尽管一开始觉得训练实在艰苦,可一想到日后若能建功立业、光宗耀祖,便咬着牙坚持了下来。
杨峰默默观察了一阵后,不禁点头认可。这些年轻人有文化又聪明伶俐,学起东西来自然快,训练进步十分明显。当崭新的军装、实用的水壶等各类物资一一发放到每个士兵手中时,他们心里满是欣慰与感动。他们深知团长是真心把大家当作兄弟看待,因而格外珍惜这一切,暗暗发誓一定要好好报答这份知遇之恩。于是,训练场上总能看到他们挥汗如雨的身影,训练成绩也如芝麻开花——节节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