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峰火之铁血川军团爱吃炸香芋丝的姬瑶花

第441章 最后一战(二)(第2页)

账房先生王四推了推玳瑁眼镜,账本上的算珠拨得噼啪响:\"但愿是支仁义之师。上月城东米铺被溃兵抢了,到现在门板还没修好...\"话音未落,潘有福已抓起酒坛往粗瓷碗里斟酒,浑浊的黄酒泛起细小泡沫:\"能抢啥哟?这年头连高粱酒都得掺水卖,院里的老母鸡早炖来待客了。\"

正午时分,烈日高悬,炙烤着舞阳城头。三团团长潘粤明与新任参谋长杨国梁并肩立于滚烫的城砖之上,俯瞰着城内寥寥无几、神色匆匆的行人,以及街道上往来巡逻的士兵。青砖墙上满是弹痕,空气中弥漫着紧张压抑的气息。

“杨参谋长,这城防部署还需……”潘粤明话未说完,杨国梁抬手打断。这位28岁的年轻军官目光如炬,眼神中透着坚定与自信:“团长放心!四门布防我已规划妥当,重机枪位设在城角制高点,暗哨每隔百步设岗。”他抬手紧了紧钢盔,军装上的少校肩章在日光下微微闪烁,“您先去司令部筹备相关事宜,这里有我盯着。”

潘粤明拍了拍杨国梁的肩膀。眼前这个杨家子弟,虽论辈分是杨峰的侄孙,但早已不是当年直属营里那个毛头连长。从军校毕业到在战场上摸爬滚打,他对作战地图的推演精准细致,排兵布阵更是深得杨峰真传。

吉普车碾过被晒得发软的路面,驶入由学校改建的临时军营。残破的“修身齐家”匾额斜挂在大门上,几间教室的玻璃早已破碎,墙角堆积的瓦砾间还散落着褪色的课本。潘粤明皱着眉跳下车,对着身后的警卫连大声命令道:“立刻清理场地!把后勤物资安置到东侧教室,再派人去找些石灰来消毒!”

潘粤明望着满目疮痍的校舍,眉头紧锁,转头对身旁的王参谋沉声道:“把最东侧那两间教室优先清理出来,让后勤抓紧修窗补漏,司令的车最迟黄昏就到。司令部临时就设在此处,再腾出四间屋子,务必打扫干净,给随行人员安置床铺。”他的目光扫过墙面上斑驳的弹孔,语气不自觉加重,“动作快些,别让长官们见了笑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