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峰火之铁血川军团爱吃炸香芋丝的姬瑶花

第449章 战后(二)(第3页)

 杨峰擦拭着缴获的日军指挥刀,刀锋映出冷光:"有些腌臜事,你眼不见为净。"他收起刀鞘,沉声道:"敌产折价变卖,三成上交,其余入互助社。给烈士家属按名册寄抚恤金,再拨些物资帮扶困难户。"

 李振北领命而去。不出五日,满载银元与米面的十辆日式卡车浩荡驶出军营。杨小毛带着士兵挨家挨户敲门,丽水某农户家的老母亲摸着崭新的棉被,浑浊的眼泪滴在杨峰手书的慰问信上;另一家的遗孀抱着襁褓,望着成袋的面粉泣不成声——这些从敌寇手里夺来的物资,终于化作了温暖生者的火光。

 李振北的夫人带着十岁的儿子和断臂的弟弟赶到时,杨峰高兴得直搓手。李振北的妻子衣着朴素,眉眼间透着温柔,一看就是勤俭持家的贤内助。杨峰当即吩咐炊事班摆宴接风,又笑着对李振北说:“放心,早从接收的敌产里给你们挑了座带小院的宅子,宽敞着呢!”

 李振北红着眼圈敬礼致谢。席间,杨峰才知道李振北敬重妻子的缘由——家中父母卧床多年,全靠她一人伺候终老。而断臂的弟弟曾也是军人,在战场上丢了一条胳膊,如今跟着兄嫂投奔。杨峰默默给两人添酒,心里感慨:都是从血火里走出来的人。

 随着其他军官家属陆续抵达,营区多了不少烟火气。看着阖家团圆的场景,杨峰思乡之情愈发浓烈。终于等到休假批复那天,他把部队事务郑重托付给李振北,带着黄四狗、杨小毛等人踏上归程。

 多亏和芷江机场熟络,一行人顺利登上运输机。飞机先降落在重庆,转乘汽车往家赶。越靠近家乡,杨峰的心就跳得越快。黄四狗在半路与他道别,两家相隔百里,此时的黄四狗带着芳菲和孩子,身后跟着两名警卫,也算衣锦还乡。望着黄四狗的车队扬起尘土渐行渐远,杨峰握紧拳头——再过几个时辰,就能见到日思夜想的亲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