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物理诺奖最终候选人(第2页)

 4、洛伦兹(48岁,荷兰,莱顿大学教授)、塞曼(36岁,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教授),关于磁场对辐射现象的共同研究。 

 5、普朗克(43岁,德国,柏林大学教授)、李奇维(21岁,清国,剑桥大学在读博士生),共同发现量子论,推动物理学的发展。 

 6、李奇维(21岁,清国,剑桥大学在读博士生),对理论物理学的成就,特别是解释光电效应定律和提出光的波粒二象性概念。 

 看完手中的资料后,艾瑞克眉头紧皱,内心纠结。 

 如果不是奖项规则的限制,六个成果应该统统获奖,处理非常简单。 

 但是现在,第一届诺贝尔物理学奖,如果不能选出一个让所有物理学者都满意的结果,恐怕很难再举办下去了。 

 他首先开口说道:“我先说下我个人的看法。” 

 “六个候选成果中,其中伦琴的x射线是时间最早得到确认的,它开启了物理学新现象的大门。” 

 “在此之前,物理学一直被三大分支统治,没有它们解释不了的东西。” 

 “所以,我认为伦琴可以作为最终候选人之一。” 

 剩余四人微微一愣,艾瑞克说的是之一,那表示他还要再加一份成果,难道是他的好友汤姆逊? 

 众人是知道他和对方的关系的,不过这样是不是有裙带关系的嫌疑。 

 不料艾瑞克接着说道:“至于第二份成果,我认为量子论很适合。” 

 “它的提出,正式开启了现代物理学,打破了几百年来的连续时空观,意义非凡。” 

 “x射线、放射性、电子的发现,是现代物理学现象的表露,而量子论则首次从理论上证明了物理学的未来。” 

 “因此,我提议将伦琴、普朗克、李奇维三人作为最终候选人,表彰他们的非凡成就。” 

 话音刚落,会议室内响起了几人的私语声。 

 不一会儿,哈维兰开口说道:“艾瑞克教授,我有点不同的意见。” 

 艾瑞克示意他继续,其余三人也都静静地听着。 

 “关于伦琴作为最终候选人我没有意见,但是布鲁斯·李是不是有问题。” 

 “原谅我称呼他的英文名字,因为他的清国名字实在太难发音了。” 

 “首先量子论的提出刚刚不到一年,虽然有光电效应的验证,但依然不够充分,没有经过时间的检验。” 

 “其次,布鲁斯·李是一个清国人,那里是什么情况,我想在座的各位都很清楚。” 

 “如果一个西方世界的科学最高奖项,竟然颁发给清国人,我想一定会有很多人质疑奖项的公平性和权威性。” 

 “严重一点,甚至会有不好的政治影响等。” 

 “最后,我听说布鲁斯·李的为人十分高傲,经常口出狂言,在他还是本科生时,就当场挑衅开尔文勋爵等物理前辈。” 

 “这些是我认为他不合适的理由。” 

 “至于1-4的成果,我认为从重要性看,没有高下之分,只不过伦琴的发现确实最早,所以首届诺奖颁给他,比较合情合理。” 

 当哈维兰说完他的看法后,会议室内陷入安静,其余几人好像闻到一种不同寻常的气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