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少年玻尔,挑战李奇维!

 当李奇维听到玻尔这个名字后,一瞬间,他竟然有点失神了。 

 大名鼎鼎的玻尔啊,未来量子力学的扛把子。 

 和爱因斯坦不分伯仲,相爱相杀,只要见面,必定展开一番辩论。 

 此刻的玻尔,还是一个清秀的少年,少了一份睿智,却充满青春的朝气。 

 既然知道了这个少年是玻尔,李奇维也就不再藏着掖着了。 

 于是,他笑着说道:“你好,玻尔。” 

 “我很好奇,你还不是大学生,怎么能来到哥本哈根大学的?” 

 这时,玻尔的父亲,克里斯丁教授站起来说道:“抱歉,布鲁斯先生,是我带我的儿子过来的。” 

 “这孩子非常喜欢物理,对你很崇拜,所以哀求我带他见你一面。” 

 李奇维这才明白,原来他们二人是父子关系。 

 他只知道玻尔出生在哥本哈根,没想到对方的父亲还是哥本哈根大学的教授。 

 后来他还知道,玻尔的母亲是一个犹太人,出身于富裕的家庭。 

 所以玻尔从小就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妥妥的富二代和学二代。 

 难怪后来能一路开挂,取得伟大的学术成就。 

 而且玻尔还是一个足球高手,从14岁就开始踢足球,并担当守门员。 

 有一次比赛,他因为在自家球门柱上计算数学题,结果忘记了抵挡对手的进球,从而导致比赛失败。 

 知情人士回忆称,这也是他没进入到国际赛事的原因之一。 

 事后,玻尔承认:做题比守门有意思。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他从此告别了足坛,专心搞物理研究了。 

 如果让后世的某国足球队,和当时的玻尔踢一场。 

 那么也许玻尔就能安心地算完自己的题目,然后发现自家已经赢了。 

 于是走上职业球员的道路,从此世界上少了一位伟大的物理学家。 

 真实历史上,玻尔在1903进入哥本哈根大学,主修物理学。 

 1907年,发表一篇关于水的表面张力的论文,获得学士学位。 

 1909年,获得哥本哈根大学硕士学位。 

 1911年,凭借金属电子论的论文,获得哥本哈根大学博士学位。 

 接下来,玻尔远赴英国求学,师从卢瑟福,并在1913年担任曼彻斯特大学的物理学教师。 

 1916年,回到哥本哈根大学,担任物理学教授。 

 1917年,当选为丹麦皇家科学院院士。 

 1920年,创建哥本哈根理论物理研究所,并担任所长,此后一直担任四十年。 

 1922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1937年,到过华夏讲学,和众多华夏学者有过深度的学术交流。 

 1939年,出任丹麦皇家科学院院长。 

 1944年,参与美国的曼哈顿计划。 

 1945年,返回丹麦,直到1962年,因突发心脏病逝世。 

 去世前一天,他还在工作室的黑板上,画了当年爱因斯坦那个光子盒的草图。 

 相比爱因斯坦,玻尔和华夏的交集更多,对华夏的影响也更大。 

 1960年,他在英国皇家学会300周年的庆典上,遇到了华夏学者,曾告诉对方说: 

 “我的研究所里,有来自全世界各个国家的学者和学生,唯独没有华夏的。” 

 “我希望华夏能派学者来我的研究所。” 

 李奇维的脑海里想着玻尔传奇的一生,再看着现在这个意气风发的少年,不由得感慨万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