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星火计划第二批成员,科学之城的难点(第2页)
这样的话,距离下一次战争开启还有十几年缓冲时间。
从现在到1931年还有27年的时间,李奇维有自信在这27年内搞出原子弹。
即便有着强烈的自信,他有时也会感觉到一丝疲惫。
实在是这件事太难太难了。
以他穿越者的身份,也不敢说计划一定成功。
虽然单纯造出原子弹,李奇维毫不担心,但是这期间需要处理和应付的事情就太多了。
他没有系统,任何事情都要亲力亲为,一点一滴积累。
有时甚至李奇维都想放弃了,但还是咬牙坚持了下来。
前世的他只是一个博士而已,社会经验都没有多少。
现在来到这个时代,他逼着自己成为上位者,不断地学习那种掌控众生的感觉。
他想创造的科学之城是一个纯粹的地方,但这种纯粹需要他以至高的身份去庇护。
李奇维重重地呼了一口气,抛去脑海中的悲观情绪。
身为华夏人,既然使命已定,是非对错他便无心解释。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先从第二批星火成员的选拔开始吧。
李奇维在看完物理试卷后,心中基本确定了人选。
同时脑海里也浮现出这几人在真实历史上的经历。
第一位,李耀邦,20岁,广东人,物理成绩68分。
他是华夏最早出国学习物理的人之一,于1914年获得美国芝加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
以密立根方法测定了固体粒子带电电荷的绝对值。
1915年回国,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授。
第二位,张贻惠,18岁,安徽人,物理成绩65分。
1914年,他从京都帝国大学毕业,获得理学学士学位。
1922年,在美国芝加哥大学研究院工作。
1924年回国,创建京师师范大学物理系,并担任系主任。
积极宣传和推动国内的度量衡统一工作。
第三位,颜任光,16岁,海南人,物理成绩62分。
1918年,从美国芝加
哥大学毕业,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
1920年回国,任京师大学物理系主任兼教授。
从事气体离子运动的研究,对几种气体的粘滞系数的绝对值做出了精确的测定。
而且他擅长研究仪器仪表,特别是多种电表的设计制造,对发展我国的仪器仪表作出了重大贡献。
看完三人的生平后,李奇维如获至宝。
虽然没有遇到那种能考上90分的天才,但是他已经很满意了。
入学考试物理科目的难度虽然较低,但李奇维估计只有王季烈这种有基础的人,才能考90分以上。
而李耀邦三人此刻还都是十几岁的青少年,能有这种成绩已经很不错了。
看来他们在考试前是下了一番苦功夫的,不然凭借他们的年纪,应该做不了几题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