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 经典物理学的璀璨与乌云

 1909年7月15日,格里高利等人终于完成了所有资料的整理。 

 李奇维开始了为期三天的闭关模式。 

 他要试图用一条清晰的脉络,串联好经典物理学与现代物理学。 

 原始的稿件肯定是不能给世人看到的,他在10月份的演讲也只会从中截取。 

 因为他的稿件里会有未来二三十年的所有物理学大事。 

 任何一个拿出来,都是诺奖级的成果。 

 普通物理学家一生所求,可能只是稿件里微不足道的一段话。 

 放在玄幻世界,这妥妥的就是至高神器,真理之书。 

 看着面前被几个博士生整理的井井有条的论文和作者研究内容,李奇维心生感慨。 

 他终于走到了这一步。 

 以至高的视角,梳理物理学史,为后人开辟新的方向和道路。 

 这应该算是,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虽然这个时间点,物理学还有很多的理论和现象没有发现。 

 但是几十年后,李奇维必然还会以崇高的身份,再做一次类似的事情。 

 物理学史和传统的文明历史不同,没有足够的物理知识,肯定写不出逻辑自洽的故事。 

 他抛开杂念,开始下笔。 

 19世纪,是经典物理学最辉煌的时期。 

 经典物理学由三大理论组成,分别是:牛顿力学理论、麦克斯韦电磁学理论、热力学和统计力学理论。 

 三大理论,主管了力、光、电、磁、热等物理现象,互相呼应和补充,能解释世间万物运行的规律。 

 至于其他声、波动等现象,都是这三大理论的组合和延伸而已。 

 每个理论都有其核心和里程碑时刻。 

 牛顿力学理论的核心是牛顿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 

 1846年,物理学家通过万有引力定律,成功预测出海王星的存在,并找到了它。 

 海王星也被称为“笔尖上的行星”。 

 这是牛顿力学最高光的时刻。 

 人类仅仅通过一支笔,就计算出天体那样伟大的存在,以孱弱之躯,战胜自然。 

 牛顿力学也从此被捧上神坛,它权威、神圣、真理。 

 法国物理学家拉普拉斯,更是大胆,他想象出有一个拉普拉斯兽。 

 它可以获得宇宙中所有物质的运动状态,并且知道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 

 那么按照牛顿力学的计算,拉普拉斯兽就可以知道整个宇宙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这种绝对性、连续性、因果性的宇宙观,就是牛顿力学的哲学观。 

 这种观念统治着所有人。 

 在这种思想下成长起来的物理学家,他们都叫经典物理学家。 

 包括洛伦兹、普朗克,甚至是爱因斯坦。 

 这也是为什么洛伦兹离相对论只有临门一脚,却始终不敢迈过去,因为相对论违反了绝对性。 

 普朗克为什么推开了量子论的大门,却不敢再进一步,因为量子论违反了连续性。 

 而爱因斯坦到死都不愿意承认量子力学的概率解释,因为概率解释违反了因果性。 

 爱因斯坦作为旧物理与新物理交替时代产生的大佬,他的身上有一种矛盾之美。 

 他不顾无数人的反对,坚持相对论,却认为量子力学是错的。 

 当然,这些是后话了。 

 牛顿力学之后,就是麦克斯韦电磁学。 

 它的核心是麦克斯韦方程组,高光时刻则是电磁波的发现。 

 电和磁这两种现象,其实早在牛顿之前,就有很多人研究了。 

 因为它们太常见了,自然界就存在闪电和磁铁,想不注意这二者都难。 

 但是直到19世纪初期,物理学家们才发现两者之间的关系。 

 1819年,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发现,放在通电导线旁边的罗盘竟然发生了偏转。 

 接着,法国物理学家安培更进一步,他发现两根电流方向不同的通电导线,他们之间竟然会产生吸引力。 

 而若是通电方向相同,则会产生排斥力。 

 这说明,通电的导线竟然产生了磁场,所谓的电生磁现象。 

 后来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来了一个逆向思维,既然电能生磁,那磁能不能生电呢? 

 他做了一个实验,把磁铁放在螺旋线圈中,让磁铁上下运动,线圈中果然产生了电流。 

 这就是电磁感应现象。 

 于是,物理学家们开始思考,为何电和磁两种看起来完全不相关的现象,却会有这样的联系和作用。 

 直到麦克斯韦横空出世,发表了麦克斯韦方程组,统一了电和磁。 

 他证明电和磁,只是电磁这个现象的不同表现形式而已。 

 并且,麦克斯韦方程组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计算出它的速度是c,和当时测量的光速一样。 

 所以,麦克斯韦认为光就是一种电磁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