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5章 测量单向光速的悖论(第2页)

 “我现在都怀疑,要是布鲁斯教授出一个滑块的题目,我可能都不会了。” 

 “你别说,还真有这种可能,比如摩擦力的本质是什么,

它能变成零吗?” 

 “别说了,别说了,让我静静!” 

 此刻,会场内的所有学生,都以一种极度崇拜的眼神,看着李奇维,内心震撼。 

 对方的身影变得无比高大,仿佛笼罩了整个礼堂。 

 那是一种知识超越几个等级后,带来的绝对威压。 

 就连前排的一些教授,现在也久久无法言语。 

 他们虽然研究过狭义相对论,却从来没有思考过这个问题。 

 因为光速太简单了,下意识就会让人忘记或者忽略,不觉得有什么问题。 

 密立根嘴角露出苦笑。 

 这就是理论物理学家和实验物理学家的区别吗? 

 密立根作为实验物理学家,想的从来都是如何验证别人的理论。 

 却从来没有思考过背后的深刻本质。 

 这一刻,他才明白,自己离布鲁斯到底有多么大的差距。 

 这种差距不是靠努力就能弥补的。 

 而是一种天生的物理直觉。 

 布鲁斯的大脑,就好像是为物理学而生的。 

 密立根有时候真想掀开看看,对方的大脑到底和普通物理学家有什么区别。 

 迈克尔逊感慨地看着李奇维。 

 他作为迈克尔逊-莫雷实验的操作者,自然对光速是最了解的。 

 李奇维说的这个悖论,早在几年前他就隐约有一些感悟了。 

 但是可惜的是,他如今在物理学的地位太高,导致有很多琐事缠身。 

 很难再像年轻时候那样,可以废寝忘食地做实验,思考问题了。 

 他已经脱离一线研究有点太久了。 

 李奇维的分析让迈克尔逊忽然感受到了一丝悲哀。 

 他老了,没有以前的激情了,所以会错过很多的发现。 

 但是现在又是物理学的黄金大世在爆发,迈克尔逊真的很不甘。 

 他真的想向天再借五百年啊。 

 人群中的哈勃因为兴奋,而身体颤抖。 

 李奇维的两个问题,在他年轻的心灵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这一刻,他才真切地感受到,当世顶级物理学家的魅力。 

 那种知识仿佛从每个毛孔中喷薄而出的快感,让哈勃沦陷其中。 

 他心中默默决定,一定要在物理学的道路上走下去。 

 追随布鲁斯教授,有朝一日,站在物理学的最巅峰,体会那无边瑰丽的风景。 

 李奇维成了哈勃的精神导师,把对方导的五迷六道。 

 这时,人群中忽然又站起了一个年轻人。 

 李奇维朝他看去,竟然是一个华夏人,看起来有点像留学生。 

 李奇维心里顿生好感,微笑着看着他,隔空传递力量。 

 只见那个华夏年轻人用英语激动地说道:“布鲁斯教授,我叫崇苏。” 

 “得益于您的政策,我从去年来到美国留学。” 

 “现在于美国阿拉巴马农业机械大学攻读硕士学位。” 

 “见到您我太激动了。” 

 李奇维心中非常开心,原来是华夏留学生。 

 如今的华夏只有本科教育,还没有研究生教育。 

 学生如果想继续深造,只能出国。 

 当初李奇维也是考虑实际情况,在国内没有设立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 

 因为以清朝的实际情况,那有点太夸张了。 

 估计国外也不认可,纯粹是自娱自乐。 

 所以,国内不少优秀学子借助留学政策,去国外学习,主要是欧美的国家居多。 

 李奇维发现对方去的还不是什么知名学校,而是农业机械大学,这说明对方脚踏实地,不好高骛远。 

 “崇苏,你非常不错,国内现在不仅仅需要数学、物理这种纯理论科学。” 

 “也需要发展跟民生相关的专业,你的选择就很好。” 

 “这说明你不追求虚名,而是踏踏实实地做研究。” 

 “未来回国后,我希望看到,你给国家的农业事业带来改变。” 

 李奇维的话让崇苏瞬间热血沸腾。 

 仿佛跟打了鸡血一般,这一刻,他在异国他乡遭受的所有困难和委屈,全都烟消而散。 

 凭借着李奇维的这番话,他崇苏的未来注定不可限量。 

 未来阿拉巴马农业机械大学,将以崇苏为荣。 

 这时,李奇维忽然说道,“崇苏,你是对光速悖论有什么看法吗?” 

 他知道对方肯定不是单纯地想和自己说话。 

 果然,崇苏心情平复后,说道:“教授,我确实有一点想法。” 

 “不过,我毕竟不是物理学专业的,只是对物理学比较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