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0章 李奇维的第一次出手:电子角动量(求月票求订阅)(第2页)

 在经典物理学里,角动量应该是连续的,可以取任何值。 

 但是尼

科尔森通过实验和理论计算发现,电子的角动量不是连续的。 

 它只能是【h\/2π】的整数倍,h就是普朗克常数。 

 当时这篇论文没有引起什么轰动,因为尼科尔森是个不知名的人。 

 但是玻尔却从中找到了至关重要的线索。 

 为什么电子的轨道不连续,会有稳定态轨道? 

 因为电子的角动量就是不连续的。 

 这下玻尔的理论就逻辑闭环了,再也不是循环论证。 

 虽然尼科尔森的实验比较粗糙,要到几年后才会被精确地重复。 

 但至少有了一个强有力的证据不是。 

 总比直接提出稳定态轨道假说要好。 

 而且在后来,电子角动量不连续这个证据就不重要了。 

 因为有越来越多的现象被完美解释,证明了玻尔假说的正确性。 

 可以说,电子角动量这篇论文,就是帮助玻尔下定了决心而已。 

 如果最后实在没有证据,玻尔肯定也会硬着头皮发表的。 

 但是现在,因为李奇维的原因,玻尔提前研究了行星模型。 

 历史已经改变,尼科尔森肯定还没有发表论文。 

 李奇维那叫一个愁啊,他又不可能亲自下场去发表这篇论文。 

 但是上天就好像和他开了一个玩笑似的。 

 事情有了意外的转机。 

 ----------------- 

 第二天一早,李奇维照常帮助《自然》审稿。 

 他现在还顶着一个《自然》期刊荣誉主编的名头。 

 随着物理学大世缓缓拉开,各路天骄轮番上场,这给期刊审稿人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原因很简单,现代物理学相关的论文都太高深了,不少论文,审稿人根本看不懂。 

 或者就算能勉强看懂,也分辨不了其正确性,不知道该不该发表。 

 这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 

 真实历史上,很多人都骂过《自然》期刊的审稿人。 

 认为他们的水平太差了,经常把一些米田共发表出来。 

 现在的《自然》期刊,这种情况更严重。 

 因为李奇维的原因,《自然》的权威性一骑绝尘,相当于期刊界的诺贝尔奖。 

 提前很多年,达到了它后世应有的地位。 

 每天都有无数的稿子投来。 

 普通的论文还好说,洛克耶自己的团队就可以审核。 

 但要是出现像劳厄、钱五师那样的论文,《自然》的编辑团队就有点不自信了。 

 这就是时代的局限性了。 

 要是放在后世,信息发达,只要期刊愿意,完全可以邀请很多大学的教授同时担任审稿人。 

 保证不会犯低级错误。 

 但是现在嘛,这种方式肯定行不通,都是期刊自己组建团队审稿。 

 于是,洛克耶果断找到了李奇维,强烈要求他这个荣誉主编负起责任。 

 那些他们拿不准的论文,都会送到李奇维这里来,让这位大神把把关。 

 洛克耶甚至还说等以后格里高利毕业了,就让对方执掌《自然》,他自己则准备退居二线了。 

 现在的物理学已经不是他熟悉的物理学了。 

 老爵士觉得自己可以功成身退了,以免一不小心因为眼拙而闹出笑话。 

 而在李奇维门下博士毕业的格里高利,当《自然》的主编肯定绰绰有余了。 

 而现在,李奇维就在审核被送来的十多篇论文。 

 这些论文都是非常具有创新性的。 

 忽然,他看到了一个熟悉的名字:凯斯教授。 

 李奇维还以为自己看错了,他连忙核对作者地址,发现是剑桥大学。 

 没错,看来还真是凯斯教授的论文。 

 李奇维觉得有点好笑,凯斯教授什么时候这么牛逼了。 

 竟然还能发表让洛克耶都拿不准的论文。 

 作为号称最接近物理学家的物理学者,凯斯教授也是物理学界的一个传奇。 

 因为他和李奇维有着深深的羁绊。 

 他曾在期末考试上,帮助李奇维化解了麻烦。 

 他是第一个听到李奇维说出波粒二象性的人。 

 他参加过李奇维的本科答辩,他参加过相对论研讨会,还提出了一个经典问题。 

 可以说,凯斯教授的存在感,丝毫不比一些物理学家弱。 

 一切都是因为李奇维! 

 由于凯斯教授和李奇维的交集太多,所以自然他的命运也就发生了改变。 

 他一直想要突破自己。 

 相对论太难了,凯斯教授只能放弃。 

 但是量子论不一样。 

 作为当前最火热的研究方向之一,量子论和原子研究差不多,都有很多人研究。 

 凯斯教授也是其中一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