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9章 基建狂魔,全面启动!一战爆发,欧洲来信,求助那个男人!(第3页)
“我相信,在我们俩的合作下,沙捞越地区一定会成为南洋的中心。”
“来,我们赶紧讨论正事吧。”
“关于科学之城的地点,我是这样考虑的”
“......”
李奇维和维纳足足讨论了2个小时,他才从王宫中出来。
这次会面让他深刻明白,为什么历史上的大臣们都喜欢不理朝政的昏君了。
一个动不动想要搞事情的帝王,实在太折磨手底下的人了。
尤其是这个帝王还很年轻,精力旺盛,那就更惨了。
不过,讨论也是卓有成效。
其实在之前,李奇维就已经派人考察古晋周围的各个区域了。
他一共给维纳提供了五个选择。
最后双方确定科学之城就建在古晋城的北面。
那里相比古晋,更靠近大海,而且左边还有不大不小的山峰。
算得上一处依山傍水的宝地。
维纳一口气给李奇维拨了20平方千米的土地。
这在后世几乎就相当于一个小县城的中心城区范围了。
在前期来说,肯定完全够用了。
而且靠近大海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方便世界各地的科学家。
下了船就到达地点,不用深入婆罗洲的内陆地区。
总之,李奇维对这个地方是非常满意的。
搞定了手续问题后,李奇维就可以放开手脚去干了。
-----------------
接下来的日子,李奇维按部就班地指导众人干活。
盘古计划的几大核心,都各司其
职,不断地积蓄力量。
胡喜忠的山河实业集团,依托黄埔理工大学、斯里巴加湾大学、亚庇职业技术学校,三所高校。
目前发展势头迅猛,公司自己的实验室终于名副其实了,而不是之前的花架子。
李伯开的安保队人数已经增加到了500人。
这些都是训练有素的士兵,一旦发生动乱,能够第一时间保护华人的财富。
现在婆罗洲的雨林深处,依然有很多土著,他们时不时就出来抢劫一番。
就连维纳也很头疼。
派大军镇压完全没用。
因为那些土著看到人多就一股脑跑回去,分散在深山老林中,谁也找不到。
李仲星则是每天忙的不亦乐乎。
他之前当文书的经验终于派上了用场,指挥起建筑队得心应手,科学之城一天一个样。
至于远在美国的盛景然,有了无线电后,李奇维也不担心。
而且有洪门在背后,布鲁斯集团不敢说固若金汤,至少不会遇到太大的麻烦。
李奇维从来不担心洪门会独吞自己的财产。
不提他和司徒大佬的关系,洪门本身就是以“义”立本,这种事他们肯定是不会做的。
况且,李奇维才是公司的核心,没了他,公司不出几年,就没什么竞争力了。
事情虽然千头万绪,但好在都走上正轨了。
李奇维只要把握住大方向即可,他不用凡事亲力亲为。
于是,他终于可以腾出手,把重心放在教育和科研上了。
这两部分,才是真正的根基所在,也是李奇维亲自掌控的。
钱五师负责的原子研究所已经竣工。
从国外购买的实验器材,也在陆续运来。
原子研究所暂时没有放在科学之城,因为这里面有一些机密的内容。
李奇维让钱五师担任研究所的所长,尽快把研究所运转起来,开启婆罗洲本土的研究工作。
而他自己,则开始考虑婆罗洲的研究生培养体系,到时候推广到华夏。
李奇维虽然在婆罗洲自成一体,但是他很清楚,盘古计划离不开华夏的帮助。
那几十万高等教育人才,必须从华夏补充。
而且他最终的目的,也是让华夏科学强盛起来,不敢说超越欧洲,至少不能差的太远。
所有,他身在婆罗洲,心却在华夏。
凡是能提高教育科技水平的东西,他都会考虑到华夏。
为此,李奇维叫来了何育杰、夏元瑮、徐启泰三人。
他刚回婆罗洲时,看到前来迎接的三人变得成熟稳重后,心中非常感慨。
一转眼,当初被他虐的要死要活的三个小年轻,现在已经成长为大人物了。
毫不夸张地讲,何育杰三人现在就是亚洲教育界的权威。
经常被樱花国、印度等国邀请去分享教学经验。
至于华夏,他们几乎每个月都回去一次。
不过,他们三人在李奇维面前,永远执弟子之礼。
谈到研究生问题,李奇维说道:
“按照欧洲的教育体系,研究生分为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
“一般而言,博士的培养时间比硕士更长,毕业标准也更高。”
“不同资质的学生,可以选择不同的培养体系。”
“我准备直接引进这种方式。”
“但是有一个地方需要调整,那就是时间。”
“欧美的大部分大学,对于学时都没有固定要求。”
“学生的论文什么时候通过,那就什么时候毕业。”
“但是目前婆罗洲,还有华夏,是达不到这种标准的。”
“我们的基础太弱了。”
“所以,我规定一个标准时间,硕士三年,博士五年,优秀者可提前。”
“规定时间内,达不到毕业标准的,由指导教授负责沟通。”
“要么选择退学,要么选择继续延期。”
何育杰和夏元瑮边听边在本上记录,徐启泰负责的职业学校,目前到没必要开始研究院。
“老师,那研究生导师的资格问题怎么处理,哪些人可以当研究生的导师。”
李奇维想了想,“暂时先由我、钱五师他们四个兼任,具体的标准我来制定。”
“他们经历过博士的培养过程,有丰富的经验。”
这也是不得已为之,华夏目前根本没有合适的人选。
接着,几人又讨论了其它的细节问题。
就在李奇维在婆罗洲猥琐发育,大搞建设时,世界局势也开始风云变幻起来。
英法德俄奥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大,连带着很多小国也被迫陷入泥潭之中。
终于,历史的拐点到来了。
萨拉热窝事件瞬间震惊了全世界。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了。
与此同时,一则求援消息传到了李奇维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