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8章 于无声处听惊雷!(第3页)

 竺可桢说道:“是的,李教授。” 

 李奇维忽然接着问道: 

 “我们华夏是农业大国,美国也是农业大国。” 

 “但是论绝对值产量,美国的粮食产量是华夏的几十倍。” 

 “你认为这种差异,与两个国家的气象有关系吗?” 

 哗! 

 谁都没想到,数学逼王胡明复竟然真的一语成谶了。 

 李教授真的当众考校他们了。 

 大家内心全都惊叹不已。 

 “我靠,老胡的嘴简直和开过光一样。” 

 “幸好幸好,现在是他们三人顶上去了。” 

 “我们应该没事。” 

 此刻周仁内心慌的一匹。

 众人中,他的成绩是最差的,这也跟他跳脱的性格分不开关系。 

 “完了完了,这要是回答不上来,我还是直接跳黄浦江算了。” 

 他已经决定下辈子要好好学习了。 

 竺可桢闻言也是一惊。 

 刚刚他们的玩笑竟然变成真的了。 

 不过,他很快就镇定下来。 

 我是学霸我怕什么。 

 于是,他思考了一会后,开始沉稳地分析道: 

 “美国......” 

 竺可桢不愧是被导师挽留读博的天才。 

 他的知识结构非常扎实,而且不是那种死读书的书呆子。 

 他从美国的地理环境,推理出美国气象的特点。 

 然后又和华夏进行纵向和横向的对比。 

 同时,他还对粮食种类进行细分,讲解不同作物的不同情况。 

 各种数据和理论信手拈来,听的周围人都是一愣一愣的。 

 周仁欲哭无泪。 

 “尼玛,原来你们一个个都在偷偷努力,只有我在傻乎乎吹牛逼。” 

 很快,竺可桢回答完毕。 

 李奇维听的非常认真。 

 他主要就是想看看,这个时代的精英们,他们到底是什么水平。 

 果然,历史书没有夸大。 

 这些人都是真正的大佬。 

 他从竺可桢的回答里,感受到了对方是下过苦功夫的。 

 而且还能和华夏的实际情况相结合,这一点非常难得。 

 于是,他笑着说道: 

 “不错,看来可桢你很用功。” 

 竺可桢闻言,脸上瞬间就绽放出笑容。 

 这一句比他学生期间获得的所有荣誉都要重要。 

 要是哪天他去应聘大学教授职位,带上今天这句话就行了。 

 这时,李奇维没有继续提问,而是看向众人。 

 一张张或是年轻,或是成熟的脸庞上,写满了坚定和梦想。 

 他朗声说道: 

 “刚刚,我为什么要问竺可桢这个问题呢?” 

 “因为农业是华夏的根本,而粮食更是百姓们的命根子。” 

 “我个人是非常在意农业问题的。” 

 “人只有吃饱了肚子才能从事各种各样的活动。” 

 “科学家再伟大,也得一日三餐。” 

 “你们都知道我是研究理论物理的。” 

 “但是我也一直致力于理论的实践化,把理论变成可用的技术。” 

 “华夏科学社的目的,不是仅仅宣传那些高大上的各种科学理论。” 

 “更是要把科学和救国联系在一起。” 

 “科学技术能给华夏带来怎样的帮助。” 

 “以竺可桢为例,他是学习农业的,所以他要传播和提高粮食产量相关的科学。” 

 “现在人工氨已经可以实现工业化的量产了。” 

 “等到欧洲的战争结束后,我可以让哈伯教授访学华夏,讲解人工氨技术。” 

 “可桢,你到时候可以联系国内农业方面的专家,争取早日把技术转化落地。” 

 众人无不震动。 

 他们感受到了一种磅礴的力量在苏醒。 

 竺可桢郑重地点头。 

 他的内心无比激动。 

 李教授给的这个任务实在太重要了,他感受到了沉甸甸的压力,同时还有无尽的自豪。 

 四万万华夏同胞的粮食,和自己的专业息息相关。 

 这一刻,科学对于国家的作用,在他面前具化了。 

 这才是最好的爱国教育,科学教育。 

 李奇维没有发表热情洋溢的讲话,他也记不清《我有一个梦想》的内容。 

 他只会用自己的科学知识,影响更多的人,一点一滴改变这个国家。 

 于无声处听惊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