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7章 一杯水,不用火,如何能沸腾?(第2页)

 而且,所有人都知道李教授的演讲以翻转著称。 

 凡是前面的观点,到后面必定会被颠覆。 

 不出所料,李奇维继续说道: 

 “但我想说的是,这种想法是错误的。” 

 “因为科学思维和文化属性并没有直接的关系。” 

 “欧洲有他们自己独特的文化,就和华夏文化一样。” 

 “青花瓷是文化,蒙娜丽莎也是文化。” 

 “山水意境是文化,光影明暗也是文化。” 

 “二者并无高低优劣之分。” 

 “这些不

同的文化,都有自己鲜明的特色。” 

 “一个欧洲人,恐怕很难欣赏清明上河图的意境。” 

 “同样,我作为华夏人,看了好几遍蒙娜丽莎,说来惭愧,实在看不出什么门道。” 

 “因为这其中涉及到地缘、政治、经济、历史等等综合的因素,形成的文化符号和特征。” 

 “不是在那种环境下长期浸润的人,很难感受其中的精髓。” 

 “而科学就不同了。” 

 “在我看来,科学更像是一种普适性的文化。” 

 “不管是哪国人,都能感受到勾股定理的美妙之处。” 

 “既然是普适性的,说明所有人都能够欣赏,同样都能够学习。” 

 “因此,并不是华夏文化不适合科学思维,而是他们根本就是两种东西。” 

 “我们华夏人学习科学的难易程度,和西方人应该是一样的。” 

 台下无数的学生们无不点头。 

 李奇维通俗易懂的话,很容易就让人理解科学和文化的关系了。 

 是啊,我们华夏人也可以毫无障碍地学习科学。 

 忽然,李奇维转折道: 

 “但是,既然东西方的人学习科学没有差异。” 

 “那为什么我们的学生,更愿意到外面去留学呢?” 

 “我给大家举两个例子。” 

 “第一个例子,是你们王校长告诉我的。” 

 “现在北方的hQ学校非常火热,就是因为在那里读书,可以有保送去m国留学的机会。” 

 “这所由m国出资建设的大学,哪怕才刚刚起步,依然吸引了很多的学子。” 

 “我想它的师资力量,并不一定能比得上gd大学。” 

 “但是两者的竞争力却存在巨大差距。” 

 “第二个例子,是发生在我身上的事情。” 

 “昨天,我家老管家的孙子,孙海,让我给他指点迷津。” 

 “小伙子明年毕业,目前有三条选择。” 

 “其中一条就是去欧美留学。” 

 “他说这是他的同学推荐的,因为大家的第一目标,都是希望能去欧美留学。” 

 “最不济,哪怕是去yhg,都觉得比在国内要好。” 

 台下的孙海不好意思地低下头,所有人都朝他看去。 

 他在学校从来不张扬自己和三少爷的关系。 

 就是担心有人说他张狂。 

 没想到现在三少爷自己公开了。 

 而且还用他举了例子。 

 这让平时有点害羞的孙海,有了成为众人瞩目中心的畏惧感。 

 “也是,三少爷什么身份地位,我所担心的东西在他老人家眼里,就是浮云而已。” 

 李奇维继续说道: 

 “现在国内的那些风云人物,不管是文科生、理科生,都是有国外的留学经验。” 

 “所以好像年轻人形成了一种共识,那就是必须要去外国留学。” 

 “我是学物理的,所以我只关系理工科的情况。” 

 “各位同学,请问这是什么原因呢?” 

 众人交头接耳,会场内开始嘈杂起来。 

 这时,一个胆大的学生站起来鼓起勇气说道: 

 “李教授,我认为您说的现象,根本原因是我们国内的教育比不上外国的教育。” 

 哗! 

 所有人都朝着说话之人看去,心道这小子胆子很大啊。 

 李奇维微微一笑,他就喜欢敢于发表观点的人。 

 “这位同学说的不错。” 

 “我想他的话,也是在场大多数学生的想法。” 

 “那我再追问一句,你说的这种教育差距,具体表现在什么方面呢?” 

 “到底在哪里?” 

 “额?”这个学生顿时语塞起来。 

 他就是觉得欧美大学好,但是真要分析好在哪里,自己又说不出个一二三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