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4章 竞赛开始!神题惊现!众天才懵逼!这到底是什么题啊!(第2页)
康普顿则是笑着说道:“哈哈,你们也不要把我想的太厉害了。”
“其实我选择这个课题,还有另外一个原因。”
“那就是竞争压力小。”
“你们应该知道,现在物理学领域最火的研究方向,应该就是相对论和量子论了。”
“哦,还得加上原子结构。”
“但正因为火热,研究的人就特别多。”
“导致这两个领域全是一些大神。”
“试问,在量子论领域,谁能比得上玻尔教授呢?”
“与其在这种赛道和大佬们竞争,不如找一个既有名又研究的少的方向。”
“而光的波粒二象性就是我精挑细选后的选择。”
康普顿说完,在场的学弟学妹们皆是内心直呼卧槽。
尼玛,心机也太深了。
果然搞物理的都是人精。
绝对不会没脑子往前冲。
众所周知,现在物理学三大热门。
相对论,布鲁斯教授一骑绝尘。
量子论,布鲁斯教授和玻尔教授一骑绝尘。
原子结构,卢瑟福教授镇压一切。
凡是研究这三个方向的人,都得活在这三尊大神的阴影之下。
在场的天才们虽然自信,但绝对没有自信到能与大神们比肩的程度。
而现在,康普顿另辟蹊径,竟然被他发现了一个小众赛道。
但虽然小众,如果真的产生突破,那绝对是诺奖级别的。
一旦光的波粒二象性真的被证明。
将会让物理学家们重新认识整个世界。
因为没有任何人可以想象出,一个东西既是波又是粒子,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图景。
这一刻,吴有训对于康普顿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这段时间,他深入研究了相对论和量子论。
虽然很打击人,但是吴有训不得不承认,这两个理论简直是非人级的存在。
他自诩天才,更是对本次物理竞赛的冠军志在必得。
但是面对李奇维和玻尔,他只能甘拜下风。
当实力差距到一定的层次,任何努力都没有用的。
曾经,吴有训也迷茫过。
他觉得自己的未来无论如何都摆脱不了校长的阴影。
然而现在,他却看到了希望。
他对康普顿的课题很感兴趣。
“康普顿先生,我想以后我们俩可以多多交流。”
康普顿笑道:“非常欢迎你,吴。”
“希望你以后可以来美国留学,这样我们就能一起讨论这个问题了。”
“布鲁斯教授和我们美国的迈克尔逊教授关系好。”
“二人都希望能加强两国间的学术交流。”
吴有训道:“是的。”
“布鲁斯教授很鼓励我们这些华夏学生出国学习。”
“他说只有多交流,才能打开自己的视野。”
康普顿一拍手。
“布鲁斯教授说的太对了。”
“我正愁没有人和我一起讨论呢。”
吴有训笑道:“一言为定。”
“等我毕业后,我就申请去美国访学交流。”
这时,一直没有说话的德布
罗意开口了。
“康普顿,我也对光的波粒二象性很感兴趣。”
“有时间可以一起交流。”
“我这次来,还想问布鲁斯教授一些问题呢。”
康普顿欣然允诺。
“当然好啊,没想到这个课题我也能找到两个志同道合的人。”
“哈哈,等比赛结束后,我们三可以结伴去找布鲁斯教授。”
“有吴在,我想教授一定会见我们。”
而吴有训等人则是脸色复杂地看着德布罗意。
他们已经知道对方的身份,在法国那属于很尊贵的贵族了。
他的身份要是换成清朝时期的国内,在场的人都得跪着跟德布罗意说话。
但就是这样尊贵的人物,竟然痴迷于科学。
这让吴有训、叶企孙等人完全无法想象。
“或许这就是西方科学领先世界的原因所在。”
这一刻,他们才体会到李校长的不易。
他是以一己之力,在和全世界最优秀的国家中最优秀的人才对抗。
把华夏从泥潭中拉出来,呼吸到自然科学的气息。
尽管这气息只有一丝,还很微弱,但已经有了成长的可能性。
有了这个小插曲,众人之间的关系就更融洽了。
虽然他们各自为自己的祖国而战。
但是这并不妨碍他们私下里成为好朋友,乃至于科学上的知己。
接下来十多天,所有参赛的选手们,就这样无忧无虑,随心所欲地玩着。
时间转瞬即逝。
很快,比赛就要开始了。
康普顿作为众人的老大哥,给所有人打气道:
“大胆地考试吧,天才们。”
“这是你们走上真正科学研究舞台前的一大步。”
“无论走的好不好,都是你们人生中宝贵的财富。”
“我祝福你们都能考出自己满意的成绩。”
“哦,顺便说一下,这次我们美国队肯定会勇取第一了。”
众人哈哈大笑。
紧张的心情瞬间就放松了。
-----------------
1916年7月1日,上午9点整。
第一届国际物理学奥林匹克竞赛,在婆罗洲科学之城正式开始。
来自全球25个国家和地区的共80名学生,同台竞技。
今天是理论考试,考试时间为3个小时,从9点到12点。
7月3日则是实验考试。
何育杰为了扩大影响力,第一时间邀请全球的知名报社,前来采访。
他们将采访比赛结束后的学生,获得第一手资料。
考试楼的三楼。
80名学生正襟危坐,严阵以待。
所有人的表情都非常严肃。
不管他们之前玩的有多么开心。
现在都收敛了情绪,准备全力以赴。
这不仅仅是他们自己的比赛,也是代表国家的比赛。
这是智慧之战,也是荣誉之战。
天才们都是不服输的。
所有人都暗中憋住一口气。
很快,监考老师入场了。
经过各国代表团团长选举,何育杰、威尔逊、郎之万、爱因斯坦四人,成为本场比赛的监考老师。
他们四人互相监督,负责考察的纪律和比赛的公平性。
威尔逊上台说道:
“不可交头接耳。”
“不可互打暗号。”
“有任何影响考试秩序的行为,你们的考试资格就会被取消。”
“甚至下一届的竞赛,你们的国家也不能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