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3章 没有李奇维教授,就没有我吴有训的今天!(第2页)

 “来自25个国家的80名选手,只有吴同学你一个人答出来了。” 

 “所以外界给你起了一个超级天才的外号。” 

 “吴同学,你能告诉我们,当时你的心理状态是什么样的吗?” 

 “你觉得你能解出这道题的最关键因素是什么?” 

 吴有训笑了笑。 

 “首先我要感谢我们华夏队的团长,颜任光教授。” 

 “在广东大学集训的一年多时间,是我成长最快,收获最多的一段经历。

” 

 “颜教授深厚的物理学知识折服了我,对我的帮助无比巨大。” 

 “在此之前,我对于奥赛这样的题目是非常陌生的。” 

 “接着,我还要感谢团队中的另外四个好友。” 

 “我们每天都在一起相互讨论、相互学习,才能提升的这么快。” 

 “这些都是我能解出最后一题的重要原因。” 

 “但是,有一个人,他是至关重要的,甚至是唯一重要的。” 

 “他也是我们华夏队五人要共同感谢的人。” 

 周仁忽然笑了,他轻轻推了推新配的金丝眼镜,问道: 

 “哦?吴同学,能说说他是谁吗?” 

 吴有训以一种肃穆的口吻,如朝圣般说道: 

 “他就是我最敬爱的校长,李奇维教授。” 

 “没有李教授,就没有我吴有训的今天。” 

 “我从小家境贫寒,本来是上不起中学的。” 

 “但是得益于李教授在国内的教育改革,让我有了减免学费的优惠政策。” 

 “所以我的父母才能拼尽一切,砸锅卖铁地供我读书。” 

 “甚至我父亲不惜背井离乡,就是为了将来有一天我能学有所成。” 

 “到了黄埔理工大学后,我同样因为成绩合格,拿到了很高的奖学金。” 

 “这些钱足够我大学四年的费用了。” 

 “学校有很多利于学生的政策,而这些政策都是李教授当初定下的。” 

 “他说大学不是敛财之所,而是教育和希望之地。” 

 “不能让任何一个有天赋的学生,因为个人原因而失去读大学的机会。” 

 “可以说,我的父母给了我生命,而李教授给了我希望。” 

 “在黄埔理工大学读书期间,我遇到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我们一起谈论科学,交流学习心得。” 

 “我最喜欢的地方就是图书馆。” 

 “那里有所有西方自然科学领域最新的成果。” 

 “而这些都离不开李教授在国外的强大人脉。” 

 “得不到外国的尊重,别人也不会把最好的东西给你。” 

 “所以,我虽然没有出过国留过学,但是在图书馆内,我就已经走遍了世界。” 

 “我什么内容都看,不管是不是本科阶段需要学习的。” 

 “在集训期间,我就想到了相对论。” 

 “于是,我就仔细地研究了。” 

 “当然,我也没有好高骛远。” 

 “比如广义相对论,以我现在的水平,是完全看不懂的。” 

 “而狭义相对论,只要有扎实的数学基础,还是不难搞懂的。” 

 “正是因为我看的多,想的多,所以在比赛时,才能冒出灵感。” 

 “当时我的心理状态并没有什么特殊的。” 

 “更像是一种水到渠成。” 

 吴有训的话,让周仁一阵恍惚,心中充满了感动。 

 这一刻,教育的意义仿佛具现了。 

 他终于深刻理解了李教授的良苦用心。 

 也明白了对方到底是在做一件多么伟大的事情。 

 士为知己者死。 

 周仁觉得自己已经加入到了这浩浩荡荡的改革之中。 

 吴有训的采访被公开后,立即在华夏境内引起了巨大轰动。 

 华夏从十几年前的封建,到如今在科学领域大放异彩。 

 这种强烈的对比,让所有人目眩神迷。 

 尤其是那些立志救国的精英们,更是感受到一种磅礴的、势不可挡的力量。 

 而造就这一切的,就是家喻户晓的李奇维教授。 

 他和他的黄埔理工大学,就是华夏教育和科技领域的领头羊。 

 带着这个古老的帝国,重新焕发荣光,觉醒强大的力量。 

 这一刻,黄埔理工大学在华夏人的心中已然神化。 

 而它的创建者,李奇维,则再一次被无数人传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