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4章 李奇维解惑!大世将临!(第2页)

 “我认为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不是非黑即白的,而是相互糅杂,难以区分的。” 

 “以我认识的人举例。” 

 “爱因斯坦、劳厄、玻尔、钱五师等人,他们在本科阶段受到的都是你口中的应试教育。” 

 “学习已有的知识,然后通过考试来巩固所学的知识。” 

 “在这个过程中,学习能力强的人,就会取得高分。” 

 “而他们几人,都是成绩最好的那批。

” 

 “结果很显然,他们的科学研究能力也是最顶尖的。” 

 “另外,不知道你有没有看过牛顿的经典著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在这本书中,牛顿利用他极其扎实的数学和物理知识,推导出了他最著名的理论。” 

 “我相信,一个连应试教育都不过关的人,是根本不可能写出这种书的。” 

 “那些公式的推导体现的不是创新能力,而是强到极致的基础能力。” 

 “任何一个优秀的物理学家或者数学家,在他年轻时都不可能是一个学渣。” 

 “因为学习能力才是最大的能力。” 

 “创新能力是在学习能力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你之所以觉得有学习能力强的人,他的创新能力不强。” 

 “那是因为你判断错误,对方的学习能力并不强。” 

 “当然,理论性的东西估计很难说服你。” 

 “我相信吴有训在未来会给出答案。” 

 兰彻听完猛然一惊。 

 他被李奇维的霸道观点震惊了。 

 学习能力强而创新能力不强的人,其实是因为他的学习能力并不强,或者是没有强到一定程度。 

 这种极度自信的观点,让兰彻的三观受到了冲击。 

 这时,李奇维接着说道: 

 “上面是从个人的角度分析的。” 

 “下面我再从国家的角度进行分析。” 

 “兰彻,你描述的那种理想型的教育,应该是这样的:” 

 “老师们并不传授具体的知识,而是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去研究。” 

 “在这个过程中,找到学习知识的乐趣。” 

 “由被学习变成爱上学习主动学习。” 

 兰彻痴痴地点头。 

 “很可惜,并没有科学的实验证明,这种教育方式是更好的。” 

 “对于一个国家而言,尤其是华夏、印度这样的国家。” 

 “现在需要的绝对不是什么突然出现的绝世天才。” 

 “而是可以批量培养的中坚力量。” 

 “一个人只要学完了大学的课程,他就有了成为一个优秀工程师的潜力。” 

 “他或许没有创新能力,但是却能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比如现在的美国,完全没有创新能力。” 

 “但是这并不妨碍美国成为世界头号工业强国。” 

 “欧洲的战争,美国决定参战后,瞬间就爆兵十倍。” 

 “这体现的是极其强大的底蕴。” 

 “而华夏目前最缺的就是这样的力量。” 

 “同样,你的国家也缺少。” 

 “所以,不管是吴有训还是其他普通学生。” 

 “在我看来,都有他们自身存在的价值。” 

 “我并不强迫所有人必须走上科学研究的道路。” 

 “兰彻,不要去纠结教育的形式。” 

 “对于一个真正的天才而言,从来没有所谓应试的概念。” 

 “他学习的任何东西,都会化作他的底蕴。” 

 “同时,请允许那些不如你的普通学生,做一个普通人。” 

 “而以传授知识为主的应试教育,可以让他们获得生存的能力。” 

 “有人追求思想的驰骋,有人喜欢烟火的生活。” 

 “两者并无高低之分。” 

 李奇维立意高远的分析,让兰彻内心震动。 

 他自己关注的只是个人的发展。 

 而布鲁斯教授却是站在国家的高度思考问题。 

 同时对方最后的一段话,透露出的柔情,更是让兰彻感动。 

 是啊,他的好友拉加、法罕,与他自己比起来,就属于那种普通的学生。 

 就算他们受到的不是应试教育,而是兰彻想象的那种教育,估计也很难有创新性的成就。 

 教育只是给了所有人一个平台,至于最后什么样,还是要靠自己。 

 这一刻,兰彻明悟了。 

 “谢谢您,布鲁斯教授,我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