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0章 一块玻璃压诸佬!众人震撼!李奇维终出手!

 一个小小的玻璃问题,却给所有人带来了大大的震撼。 

 如果说余青松毕竟只是本科生,回答不出情有可原。 

 那么康普顿可是新晋的物理学家,证明光的波粒二象性的超级新星。 

 可是,连他的答案也是错误的。 

 这一刻,会场内的众人才明白,布鲁斯教授提出的问题多么非同凡响。 

 “明明那么接地气,却又那么难。” 

 物理学的神奇,再一次展现在众人眼前。 

 现在大家只能把希望寄托在前排那些大佬们身上了。 

 只有他们或许才能知道答案。 

 一道道期待而灼热的目光,聚焦在前方。 

 海耳即便眼睛看不到后面,他也能感受到如芒在背的刺痛感。 

 这位天文学大佬只能暗自苦笑: 

 “关键是我也不会啊。” 

 众多美国的师生们内心悲凉。 

 这难道就是美国科学界的现状吗? 

 “偌大一国,竟无一人可接下布鲁斯教授一招。” 

 “美国在科学领域任重而道远啊。” 

 在这种情况下,密立根站了起来。 

 顿时引起一阵惊呼! 

 “哦!天啊!竟然是密立根教授!” 

 “没想到布鲁斯教授随便一个问题,就要出动密立根教授了。” 

 “他可是我们美国物理学的旗帜啊!” 

 “我相信密立根教授一定可以的!” 

 这一刻,在场大多数人都兴奋了。 

 如果说刚刚余青松的回答,激动的是华夏留学生们。 

 那么现在密立根的出现,就是在挽救美国在物理学界的颜面。 

 虽然今天只是布鲁斯教授的一场演讲。 

 他本人也没有任何攻击谁的意思。 

 但是在这些年轻的学生眼中,这就是一场战斗,一场科学领域的战斗。 

 密立根瞬间就感受到了众人的情绪。 

 此刻,他才明白,从迈克尔逊教授那里接过的担子有多么重。 

 他一定不能倒下! 

 于是,密立根轻轻一笑,坚定地开口道: 

 “布鲁斯教授,我有一个不成熟的想法。” 

 李奇维见状,笑道:“请说,密立根教授。” 

 密立根理了理思绪,说道: 

 “刚刚康普顿回答的角度,是光子遇到电子的概率。” 

 “概率越大,说明被吸收的光子越多。” 

 “他认为在金属中,由于电子可以随意移动,所以光子遇到电子的概率大。” 

 “但是在晶体中,由于电子被束缚住,所以遇到光子的概率低。” 

 “我认为这个解释本身是符合逻辑的。” 

 “但是问题就在于玻璃并不是晶体,所以无法用晶体的理论去解释电子被束缚的情况了。” 

 “所以,我想提出一种新的模型。” 

 “布鲁斯教授,你还记得二十年前,你讲解光电效应的那场演讲吗?” 

 李奇维微微一愣。 

 他不知道密立根怎么忽然提到这件事。 

 那时他和普朗克刚刚提出量子论,遭受了很多物理学家的反对。 

 于是,在量子论会议上,他当场用量子概念,解释了光电效应的原理,一举为量子论正名。 

 而密立根也是因为用实验证明了该理论,才名声大噪,成为著名实验物理学家。 

 而李奇维更是开启了他的崛起之路。 

 那是一段激情的岁月。 

 李奇维现在回想起来,依然充满怀念。 

 “当然记得,密立根教授。” 

 “不知它和我的问题,有什么联系吗?” 

 密立根说道: 

 “当然有。” 

 “根据量子论,对于单个电子而言。” 

 “只有光子的能量恰好等于电子跃迁的能级差,电子才会吸收该光子。” 

 “否则,电子并不会吸收这个光子。” 

 “但是在光电效应中,只要当入射光子的能量,高于某个固定值时。” 

 “金属表面的电子就会吸收该光子的能量,获得足够动能,从表面逃逸。” 

 “就好像金属电子吸收光子,有一个阈值。” 

 “只要超过这个阈值,无论光子的能量是多少,电子都会吸收。” 

 “这种现象说明,量子论在处理宏观物质所具有的天量原子时,有一定的局限性。” 

 “所以,我们可以假设。” 

 “对于所有的宏观物质而言,电子吸收光子发生跃迁,不再需要特定能量的光。” 

 “而是只要高于某个阈值的能量就行。” 

 “金属的阈值很低,而玻璃的阈值很高。” 

 “这样的话,当同样一束光照到金属上时,电子能够发生跃迁,所以吸收的光多。” 

 “而玻璃中的电子无法吸收这些光,发生跃迁,所以光就透过玻璃了。” 

 “这就是我的回答。” 

 哗! 

 密立根的解释,明显比康普顿的还要难一个等级。 

 因为这不仅需要了解量子论,还要知道光电效应。 

 在场大部分人根本听不懂。 

 “啊?有谁能告诉我,密立根教授的回答是什么意思啊?” 

 “不是量子论吗?怎么又带上光电效应了。” 

 “上帝啊!一个小小的玻璃,竟然和这么多前沿物理扯上关系,这也太夸张了吧。” 

 “......” 

 菜鸟们处于极度懵逼的状态。 

 只有吴有训、哈勃等人,以及前排的物理学家们,才能立马明白其中的意思。 

 随即,他们的脸上就露出恍然的神色。 

 因为密立根的分析非常有道理! 

 直接从电子跃迁阈值入手,避开了玻璃是非晶体这种问题。 

 “确实是天才般的想法!” 

 “密立根教授果然不愧是和布鲁斯教授同时代的物理学家。” 

 “他挽救了美国物理学界的脸面。” 

 “用华夏的俗语就是:姜还是老的辣。” 

 大佬们对于密立根的回答赞不绝口。 

 大多数人看到大佬们议论的声音和表情,心道稳了。 

 “密立根教授果然没有让我们失望。” 

 同时,众人忽然发现一个惊人的巧合。 

 布鲁斯教授二十年前的演讲,竟然解决了一个二十年后的问题。 

 不得不说,这种巧合,很有一种命运般的奇妙感觉。 

 那个男人,他的一生,好像和物理学有着某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 

 一部物理史,半篇布鲁斯! 

 现代物理学,卷卷有他名! 

 此刻,李奇维站在高台之上,内心感慨。 

 果然不能小觑了天下英豪。 

 密立根在历史上,虽然不是非常出名的物理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