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6章 奥赛成绩!华夏崛起!诺奖公布!举世震惊!诺奖之师!(第3页)

 第二届物理奥赛,让狄拉克、海森堡、泡利、费米、赵忠尧等人声名鹊起。 

 因为根据难度对比,哪怕是第十名左右的成绩,都有机会冲击第一届物理奥赛的金牌。 

 换句话说,排名靠后的选手不是太菜了。 

 而是这届的牛逼学生太多了,导致原本的天才也黯然失色。 

 众人都相信,虽然现在这些选手们,还是物理学界的小卡拉米。 

 但是不久之后,他们肯定会像吴有训那样,名震物理学界。 

 1920年8月25日,王路遥随着代表团等人返回华夏。 

 李奇维站在码头边,亲自给他们送行。 

 他和王路遥紧紧拥抱在一起。 

 “路遥,在婆罗洲好好的等我!” 

 然后,他又嘱咐了钱五师,一定要谨慎再谨慎。 

 “五师,盘古计划的前期就靠你了!” 

 最后,在众人的挥手告别中,李奇维静静地站在码头上。 

 王正阳和霍秀亭分别站在他的两侧。 

 夕阳西下,将三人的影子拉的很长,一直延续到天边。 

 ----------------- 

 第二届物理奥赛的结果和成功,给科学界带来了极大的震撼。 

 李奇维提前带来的奥赛题型,彻底改变了这个时代的教育风向。 

 于是乎,其它学科终于开始争相模仿起来。 

 数学奥赛、化学奥赛、生物奥赛、天文奥赛。 

 四大奥赛成为第二批官方指定的比赛项目。 

 因为这四大学科和物理一样,都是受众最广的大学类课程。 

 有充足的生源支撑比赛的举办。 

 至于一些比较偏门的学科,暂时就没有办法了。 

 他们只能继续等待时机。 

 为了保证时间错开,各学科领域的大佬们亲自下场,讨论具体的安排。 

 这是为了防止,万一存在逆天的学生,能参加不止一科的奥赛。 

 要是因为时间起冲突,那就太可惜了。 

 不过,要是真出现能跨领域拿金牌的绝世天才,那绝对能轰动全球。 

 忽然,大家不约而同地感慨道: 

 “估计只有学生时代的布鲁斯教授,才能完成这种不可思议的壮举吧。” 

 第二届物理奥赛的热度一直持续到十月份,才终于降低下来。 

 因为诺奖就要来了! 

 奥赛再强,那也只是学生之间的比赛。 

 而诺奖,则是全世界所有大佬们之间的比赛。 

 那才是人类智慧真正的巅峰对决。 

 哪怕是狄拉克,纵然被誉为物理学超天才级,暂时也无法碰瓷诺奖大佬。 

 这就是学生天才和真正大佬的区别。 

 科学,一切靠成果说话。 

 1920年10月20日,诺奖公布。 

 其中化学诺奖得主,是德国柏林大学的能斯特。 

 作为热力学第三定律的提出者,能斯特获奖是实至名归。 

 而物理诺奖得主,则是丹麦哥本哈根大学的玻尔。 

 他的获奖理由为:对原子结构以及由原子发射出的辐射的研究。 

 玻尔终于获得诺奖了。 

 而且是比真实历史上提前2年。 

 原本的1920年诺奖是瑞士的纪尧姆。 

 不过因为李奇维的存在,历史发生了一点偏转。 

 玻尔作为布鲁斯教授的爱徒,又是玻尔-李模型的奠基者。 

 于是他提前获得诺奖也是理所应当的。 

 至此,李奇维曾经的七大博士,如今全部获得诺奖。 

 这简直就是不可思议的壮举! 

 甚至比他本人获得三个科学类诺奖还要恐怖。 

 举世震惊! 

 毕竟布鲁斯教授是千年不出的绝巅人物。 

 别说三个诺奖,就是十个诺奖,众人也都能接受。 

 但是个人牛逼,不代表教出来的学生也那么牛逼啊。 

 对于最顶级的天才而言,每个人的风格都是不同的。 

 甚至有很多关键的因素,都是无法通过教育培养的。 

 然而,布鲁斯教授打破了这一切。 

 他是当之无愧的“诺奖之师!”。 

 量子研究所内。 

 伊蕾娜现在感觉很慌。 

 她有点后悔读布鲁斯教授的博士了。 

 “完了完了,我要是不能获得诺奖,那就是给布鲁斯叔叔抹黑了。” 

 “上帝啊!为什么他们都那么厉害!” 

 李奇维笑着对小姑娘说道: 

 “乖,别怕,你也获个诺奖就行了。” 

 伊蕾娜欲哭无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