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9章 会议内容公布!物理学界轰动!众人震惊!难以理解的自旋!(第2页)
真实历史上,玻恩虽然名声不如玻尔、海森堡等人。
但是他对于量子力学贡献非常大,甚至是不可或缺的。
量子力学中有句戏言。
叫:薛定谔不懂薛定谔方程。
意思是虽然薛定谔发表了波动力学方程,但是他却错误地理解了方程的意思。
而正确的解释,则是由玻恩给出的。
那就是大名鼎鼎的【概率诠释】。(和电子跃迁到哪个轨道的概率不是一回事)
这是量子力学的核心观念,极其重要。
概率诠释,简单理解,就是电子是以概率的形式,随机出现在原子内部的各个地方。
也就是后世我们常说的【电子云】的形成原理。
由此可见其重要性。
此外,真实历史上,海森堡、泡利等人都在他的手下学习过。
海森堡能发表矩阵力学,也是得到了玻恩的巨大帮助。
可以说,玻恩的贡献贯穿了量子力学的发展前期。
所以,他是一位名副其实的量子力学大佬。
但是现在,玻恩显然还够不上一流物理学家的行列。
他没有什么颠覆性的成果在手。
他与布鲁斯教授在1900年就相识了,比很多物理学家都要早。
但是现在,两人的地位如云泥之别。
所以,玻恩的内心感慨万分。
“希望接下来,布鲁斯教授能给物理学开拓一片新的天地。”
现有的量子论已经趋于完善,玻恩觉得自己是没啥机会了。
只能等待新的方向。
这时,他旁边的一位博士生,忽然问道:
“教授,我还是不能理解,电子自旋不可描述是什么意思?”
“电子即便不是真的在旋转,那它一定也处于某种状态中吧。”
“只不过,这种状态我们现在还不知道而已。”
“所以,其实不是不可描述,而是暂时不能描述。”
“也许某一天,等到理论更完善,我们就能知道自旋的状态是什么了。”
玻恩和弗兰克闻言,都欣慰地点点头。
他们不害怕学生提问题,就害怕学生没有任何问题。
没问题说明就是没懂。
对于量子论,尤其如此。
弗兰克笑着说道:
“玻恩,你收了一个好学生啊。”
“我觉得洪特未来一定能取得很好的成就。”
这个年轻人正是洪特。
今年25岁的洪特,在战争结束的第二年,成为了玻恩的博士生。
小伙子戴着一副金丝圆边眼镜,帅气无比。
真实历史上,他就是核外电子分布三大原则之一:洪特规则的提出者。
在泡利提出不相容原理后,物理学家就可以轻松地确定电子的排布。
但是,他们会遇到一些特殊的情况。
比如,假设最外层一共有2个电子。
那么,它们是按照自旋不同的方式,分布在同一个轨道里。
还是按照自旋相同的方式,分别占据一个不同的轨道呢。
泡利不相容原理无法解释这个问题。
洪特在总结了大量的光谱实验数据后,发现了一个规律。
那就是电子是按照第二种方式排列的。
这就是所谓的洪特规则。
但是洪特本人,并没有因为这个成果获得物理诺奖。
不得不说,是一个遗憾。
而且洪特更传奇的是他的年龄。
这位大佬一直活到了1997年,享年101岁。
可以想象,当时的物理学家面对洪特的感觉。
简直就像在亲身经历那一段波澜壮阔的物理学史。
他们能从洪特的眼中,既能看到经典物理学的落日余晖:洛伦兹、汤姆逊、普朗克、居里夫人......
也能看到现代物理学的璀璨骄阳:爱因斯坦、玻尔、海森堡、薛定谔、狄拉克......
厚重而浪漫!
此刻,面对洪特的问题,玻恩解释道:
“你的问题恐怕是大多数人都有的问题。”
“我也是仔细想了好长时间,才想明白了。”
“其实,按照布鲁斯教授的解释,电子自旋的状态本身就是不可知的。”
“并不是因为技术手段或者什么,暂时不知道。”
“而是从本源上,就不可描述。”
“你不要把自旋想象成一种动态的状态,一种运动。”
“电子自旋也没有产生的原因,它是电子天生自带的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