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9章 精彩总结!主题升华!“现在,我将展示世界体系的框架!”(第3页)

 但是后来他觉得这方案有个bug。 

 那就是一旦如此,钱五师等人也不知道中子啊。 

 连理论计算都没办法。 

 那他们还怎么研究原子弹。 

 难道靠李奇维忽悠:你们相信我,一定行! 

 恐怕大家会觉得校长走火入魔了。 

 “校长疯了!” 

 “这个世界上根本没有中子!” 

 所以最终,他放弃了这个计划。 

 宣扬核聚变都比隐藏中子靠谱。 

 卢瑟福分享结束后,爱因斯坦、玻尔等人接连上场。 

 他们都在各自的细分领域,做了很多基础性的工作。 

 玻尔作为量子论的重要奠基人,更是豪言道: 

 “关于量子论的未来,我们已经做好了充足的准备!” 

 最后,则是年轻一辈的报告。 

 泡利作为年轻组的几位代表之一,详细地分享了他的不相容原理。 

 最后,他总结道: 

 “结合能量最低原理和洪特规则,我们就可以完全解释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 

 “由此证明了布鲁斯教授在德国柏林大学演讲上所提出的理论。” 

 “我认为该理论的下一步,就是研究原子和原子之间,到底是如何形成分子的。” 

 “两个原子的核外电子通过什么方式,联结在一起。” 

 泡利侃侃而谈,甚至还大胆预言了电子排布理论的前景,颇有一番宗师气度。 

 虽然这些内容也是李奇维在德国的演讲上提到的。 

 但是泡利显然准备充分,他讲的更为具体和详细。 

 这是他从李奇维身上学到的经验。 

 要想成为顶级物理学家,对任何理论和现象,都要多想几步,不要拘泥于现有的形式。 

 海森堡看着泡利师兄在上面意气风发,心中五味杂陈。 

 他当然为泡利感到骄傲。 

 但是却避免不了产生苦涩之情。 

 作为第二届物理奥赛的银牌得主,他不知道自己已经有了偶像包袱。 

 随着同龄人接二连三发表重磅性的成果,自己却一事无成。 

 海森堡有种挫败的自责之感。 

 他虽然害羞,但是却有着极强的好胜之心,喜欢在心里默默与人对比。 

 真实历史上,海森堡在第一次去到玻尔研究所之后,看到所里人才济济,瞬间就自卑了。 

 他觉得自己是个废物,变得非常不自信。 

 用通俗的话说,海森堡是典型的脸皮薄,却自尊心强。 

 他就好像是一个普通人得到了天才系统。 

 明明有着世界上最聪明的大脑,但同时也有着普通人的各种性格缺陷。 

 这一点或许就是他后来自我矛盾的原因。 

 太拧巴了。 

 这点与狄拉克完全不同。 

 狄拉克是绝对的封闭自己,外界的一切都影响不到他。 

 他是奥赛金牌得主,同辈眼中的第一天才。 

 但是不如他的泡利、乌伦贝克等人,却已经名满物理学界了。 

 然而这些,完全没有带给狄拉克任何压力。 

 他甚至现在都没有开始真正进行物理学研究,而是依然在扎实地学习基础知识。 

 “你牛逼,关我啥事。” 

 而海森堡就没有这么强大的心态。 

 他急了。 

 他迫切地想要证明自己。 

 量子论的重构就是他的希望。 

 ~~~ 

 第一天的会议,在不知不觉中就过去了。 

 大佬们倒是习惯了,但年轻一辈都激动的不行。 

 甚至晚上在床上翻来覆去,根本睡不着。 

 这次会议让他们大开眼界,见识了什么叫真正的智慧绝巅。 

 他们平常在学校,走到哪都被称呼为天才,连老师都不如他们厉害。 

 但是今天才发现,原来解题能力是物理研究中最低端的能力。 

 真正的物理研究,考验的不是根据已知条件,计算出结果。 

 而是要在一片茫茫黑暗中,通过想象和思考,找到那些隐藏的条件。 

 没有条件,那就创造条件。 

 创造不了,说明就不是真正的天才。 

 众人回忆起了今天布鲁斯教授的演讲。 

 那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严谨周密的逻辑推演能力,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海森堡在睡梦之中,迷迷糊糊地呼喊道: 

 “量子,求你了,别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