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1章 质量-光度公式!史瓦西的雄心!广相三杰!今日方知我是我!

 罗马国家博物馆内。 

 国际天文学联合会第一届全体会议,正在热烈地举行。 

 李奇维的开场演讲,让在场所有的天文学家们,都产生一种厚重的使命感。 

 几万年前原始人扔向天空的木棒,现在已经变成了飞机。 

 如今天文学家观察星空的望远镜,在未来或许会变成环绕地球运行的“天空之眼”。 

 奥古斯托很快从震惊中回过神来。 

 如此近距离感受到布鲁斯教授的演讲魅力,让他非常激动。 

 不过,他牢牢记住自己的主持人职责。 

 “接下来,进入大会的分享报告环节。” 

 “第一位分享者是来自剑桥大学的爱丁顿教授。” 

 “让我们欢迎他作报告。” 

 哗! 

 台下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爱丁顿的大名,在天文学界可谓是家喻户晓。 

 验证广义相对论的星光弯曲,让他从不知名的教授,瞬间一跃成为科学界的明星。 

 要不是他现在还比较年轻,恐怕早都是和海耳、戴森等人一样的前辈大佬了。 

 但是近些年,对方却一直没有重量级的成果发表了。 

 不少人心中好奇,这一次对方会带来什么惊艳的成果。 

 爱丁顿深吸一口气,从座位上站起,迈着自信的脚步走到台上。 

 戴森看着他的身影,目光中满是欣慰。 

 一个人的一生中,能有爱丁顿这样的研究成果,已经足以自傲了。 

 不是每个人都能像布鲁斯教授那样,灵感和不要钱一样地往外冒。 

 但是戴森很清楚,爱丁顿不会满足现有的成就。 

 这是他的骄傲,也是他的热情所在。 

 哈勃的嘴角露出一丝微笑。 

 曾经的他和爱丁顿、史瓦西,三人是多么的意气风发。 

 时光老去,而他们的心未老! 

 不过让哈勃觉得可惜的是,史瓦西没有来参加这次大会。 

 战争让对方对一切荣誉和形式都看淡了,只想与头顶的星空为伴。 

 上次来信,史瓦西说自己搬到了哥廷根,在当地的一所天文台工作。 

 几乎算是半隐状态了。 

 不然凭借他的身份地位和在战争中的功劳,到德国的哪所大学都绝对会是座上宾。 

 哈勃一点也不担心老大哥的心理状态。 

 因为对方曾霸气地在信中说道: 

 “我要找到真正的黑洞!” 

 “不是根据广义相对论预测出来的特殊天体,而是真实存在于宇宙中的神秘天体。” 

 “为此,我愿意搭上我的后半生!” 

 战争的勋章只会让他回忆痛苦,而真理的痕迹却能让他青史留名。 

 如此雄心壮志,让哈勃非常佩服。 

 一旦史瓦西真的找到了,那么他们将成为天文学领域的不朽传奇。 

 三人分别验证了广义相对论的一个预言! 

 堪称广相三杰! 

 但是哈勃觉得,史瓦西的愿望恐怕是最难实现的了。 

 因为黑洞仅仅只是广相预言的一个结果式的存在。 

 它根本没有形成过程。 

 连恒星都有核聚变这样的一个诞生过程。 

 那么黑洞到底是怎么形成的呢? 

 不可能直接从虚空中蹦出来吧。 

 目前天文学界还缺少这样一种理论。 

 一旦能搞清楚黑洞的形成之谜,那么找起来肯定就更加容易一点了。 

 “史老哥,祝你好运。” 

 “我相信你一定可以等到那天的。” 

 就在哈勃甜蜜地回忆三人的往事时。 

 爱丁顿已经来到了演讲台上。 

 此刻的他,气势一变。 

 当初名震天文学界的爱丁顿,又回来了! 

 “各位好。” 

 “今天我的报告主题是恒星质量研究。” 

 “自从布鲁斯教授提出恒星起源核聚变的理论后,恒星的质量就变成了一个关键的参数。” 

 “它与恒星的形成过程息息相关。” 

 “此外,在大尺度的恒星系统、星团系统研究中,恒星的质量同样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目前天文学中,对于测量恒星的质量,有两种最主流的方法。” 

 “第一种是根据恒星周围的行星或者卫星的轨道参数,通过万有引力反推计算出恒星的质量。” 

 “第二种是根据恒星发射光谱线的形状或者频率变化,估算恒星质量的大小。” 

 “但是这两种方法,都有着各自的缺陷。” 

 “第一种方法需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准确记录行星或者卫星的轨道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