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5章 恐怖理解力!李奇维出手!两大问题!(第2页)

 这就是他之前的内心想法。 

 但是今天,教皇的表现,让李奇维大开眼界,颠覆了他对教徒的刻板印象。 

 “果然,任何一个能够身居高位的人,都不可小觑啊。” 

 此刻,李奇维对庇护十一世教皇的理论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对方把人按照对世界认知的深度,进行了划分。 

 第一层是一无所知。 

 这一层的人对世界的认知还停留在靠原始感官的基础上。 

 知道水能够烧开,但不知道水的沸点这个概念。 

 他们凭借着本能生存、生活。 

 第二层是一知半解。 

 相比第一层,这层的人知道水有沸点这个概念。 

 但他们的知道,靠的是上层人的灌输和宣传。 

 若是问他们:水为什么会沸腾?沸点的原理是什么?恐怕就似懂非懂了。 

 除非有上层人再次给他们灌输更高级的知识,否则凭借他们自己是无法得知的。 

 第三层是格物致知。 

 这是科学本身的层次,也是当前科学家们的境界和信仰。 

 他们通过研究事物的原理而获得知识。 

 他们知道沸腾的原理是物质的饱和蒸气压和外界压强相等。 

 而沸点就是相等那一刻物质的温度。 

 甚至,他们还知道温度是一种宏观现象,本质是大量微观粒子的热运动引起的。 

 单个粒子没有温度概念。 

 此外,他们不仅洞悉了沸腾的原理,他们还能控制物质的沸腾。 

 当物体所受的压强增大,它的沸点会升高;反之,则会降低。 

 这也是为什么在高山高原上,东西煮不熟的原因。 

 因为水没有到100c就开始沸腾了。 

 但是这一层,按照庇护十一世的理解,对于世界的认知还不够,不是终极。 

 因为格物本身存在两大问题: 

 一是【物】本身会错,二是【物】的数量不够。 

 对于一,比如牛顿感受到时空是永恒不变的,所以提出了绝对时空观。 

 但是李奇维通过光速不变原理,推导出了相对时空观,推翻了牛顿。 

 这就是因为牛顿格物,但物错了所导致的。 

 对于二,比如现在有个数列:1、2、3、4、5、6、7。 

 请问第八个数字是什么? 

 按照格物境界的理解,第八个数字有极大极大概率是8。 

 但是有人质疑,为什么不能是100呢? 

 如果用格物的体系,确实无法完美回答这个问题。 

 因为物的数量不够。 

 第四层是知也无涯。 

 这是哲学家们研究的领域和追求的境界。 

 在他们看来,所谓的科学,也只是宇宙中的某一种范式或者体系而已。 

 科学需要几个根本的公理作为前提和支撑。 

 但是现有的科学,就一定能通往真理的彼岸吗? 

 要是忽然发现公理是错的怎么办? 

 真正的知识是无限的。 

 比如,哲学家完全可以创造出“意志学”体系。 

 万物皆有意志。 

 水之所以会沸腾,是因为水的意志受到了激发...... 

 火会燃烧,是因为火之意志被鸣...哦不...被唤醒了。 

 所以,哲学家们希望找到其它更多的体系,从另外的角度解释这个宇宙。 

 这里,就会产生一个分歧。 

 有的哲学家认为,世界上一定存在一个最好的体系,它就是真理本身。 

 但有的哲学家认为,最好的体系永远只能接近真理,而不能描述真理的全貌。 

 但不管怎么样,想在浩瀚无尽的宇宙中,找到这个最好的体系,比登天还难无数倍。 

 于是,第五层出现了。 

 第五层是无所不知。 

 这只能是神的境界。 

 因为神就代表了真理本身。 

 你们前面四层的人,不是在苦苦追求真理吗? 

 哎呀,不需要那么累,天天做实验写文章,把头发都想光了。 

 你不是想知道水如何沸腾吗? 

 加入教会就能知道了。 

 你只要信仰上帝,通过“神启”,就能直接获得“终极真理”。 

 反正科学家哲学家研究一辈子的东西,最后一定和神启的内容相同。 

 “当科学家历经千辛万苦爬到山顶后,却发现神学家早已在那里等候多时了。” 

 甚至,科学家不知道的你也能知道。 

 因为科学家的知识需要符合逻辑,而上帝的神启不需要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