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3章 悠悠二十载!相对论终获诺奖!李奇维五冠加身!举世震动!

 1922年10月13日。 

 瑞典皇家科学院。 

 一间不大的办公室内,物理诺奖委员会的五位成员正襟危坐。 

 其中四人面色凝重,眉头微皱,好像是遇到了什么非常纠结的事情。 

 他们的面前摆放着十多份诺奖候选人的资料。 

 其中李奇维和爱因斯坦的名字赫然在列! 

 今天是“五人小组”的最后一次秘密会议,目的是确定最终候选人名单。 

 名单一经确定,将在明天被直接提交至皇家科学院,进行最后的全体皇家院士投票。 

 若投票通过,则该最终候选人将获得本年度的物理诺奖。 

 而这就是众人头疼的原因。 

 “到底该不该给相对论颁发物理诺奖呢?” 

 广义相对论发表至今已经10年了,而狭义相对论更是距今20年了。 

 作为现代物理学两大支柱之一,相对论对于物理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但是这个理论实在太过匪夷所思了。 

 哪怕到了今天,都没有多少人敢拍着胸脯表示:我很懂相对论。 

 由此可见一斑。 

 但是,布鲁斯教授的名字,如今在物理学界就是伟大的传奇。 

 众人早已将他和牛顿并列,对方是当之无愧的科学领袖。 

 物理诺奖委员会每年邀请的几百位提名者中,几乎超过一半的人,都会提名相对论获得诺奖。 

 但是为了保险起见,委员会在最后的评估会议中,都没有选择相对论。 

 慎重再慎重! 

 甚至有人开玩笑说: 

 “反正布鲁斯教授也不差这一个诺奖。” 

 本来今年几位委员也准备按照往年惯例,排除相对论后,再择优选取。 

 但是,今年2月份举办的国际天文学联合会第一届全体大会,打乱了众人的计划。 

 五人没有想到,广义相对论的预言,宇宙膨胀竟然被证明了! 

 这可是天大的事情! 

 不谈哈勃如何一步登天,这个消息意味着广义相对论的正确性几乎再无质疑。 

 再加上布鲁斯教授最后提出的恒星演化理论,更是从理论上证明了黑洞的形成和来源。 

 这几乎算是证明了黑洞这个预言。 

 如此一来,广义相对论就有三大预言被证明了。 

 试问谁还敢说这个理论是错的呢? 

 而广相是在狭相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 

 虽然两者没有非常紧密的关系。 

 但是二十年来,有不少实验也都证明了狭相的正确性。 

 所以,五人小组这下再也没有理由排除相对论了。 

 否则,他们的专业性就会受到质疑了。 

 布鲁斯教授的粉丝何其之多,喷都能喷死他们。 

 今天的会议,与其说是评选候选人,倒不如说是决定给不给相对论颁奖。 

 毕竟,相对论相比其它候选人的成果,毫无疑问是碾压级别的,根本没有比较的必要。 

 物理诺奖委员会主席阿伦尼乌斯,首先打破了沉默。 

 他的话瞬间引起波澜。 

 “我认为,今年必须给相对论颁奖了。” 

 “而且是把狭相和广相合在一起,同时给爱因斯坦教授和布鲁斯教授颁奖。” 

 哗! 

 另外四人皆是一惊。 

 阿伦尼乌斯今年63岁,他是瑞典第一位诺奖得主,而且是化学诺奖。 

 他的诺奖理由是提出了电离理论,这是物理化学的范畴。 

 阿伦尼乌斯和卢瑟福一样,总认为自己研究的是物理,只不过恰巧用在化学上了。 

 因此,他在成为化学诺奖委员会成员后没多久,就感觉没啥意思,于是加入了物理诺奖委员会。 

 而他的身份和地位,当仁不让地就成为了主席。 

 这代表他的意见非常有份量。 

 今年是他担任主席的第二年。 

 其实在第一年,他就提议给相对论颁奖了。 

 但是遭到了另外四位委员的反对,于是只能作罢。 

 物理诺奖委员会的五人是平等关系,哪怕阿伦尼乌斯是委员会主席,也不能独断专行。 

 这时,另一位委员,瑞典乌普萨拉大学物理学教授,西格巴恩问道: 

 “阿伦尼乌斯教授,可以谈谈你的理由吗?” 

 西格巴恩的研究领域是x射线,且成果斐然。 

 真实历史上,他将获得2年后的物理诺奖。 

 所以,他属于五人小组的第二大佬,也很有份量。 

 阿伦尼乌斯扫了一眼众人,笑道: 

 “我的理由很简单。” 

 “因为相对论是物理学界最重大的成果。” 

 “且目前已有足够的证据证明,它是对的。” 

 哗! 

 西格巴恩等人闻言,心中突然触动。 

 他们怎么也没有想到,阿伦尼乌斯教授的理由竟然如此“直白”。 

 不过很快,他们就想到了。 

 “

这不就是诺尔贝先生在遗嘱中提到的要求吗?” 

 “诺贝尔奖只颁发给最重大的发现或发明的人。” 

 四人恍然大悟,原来一直以来,是他们想的太多了。 

 甚至有点背离了诺奖颁发的初衷。 

 西格巴恩脸上有点羞愧,他朝着阿伦尼乌斯点点头。 

 后者只是微微一笑。 

 这时,又一位委员,隆德大学物理学教授,克拉斯说道: 

 “阿伦尼乌斯教授,我同意你的观点。” 

 “但是我依然要考虑和分析最坏的情况。” 

 “现代物理学的发展速度超乎了所有人的想象。” 

 “几乎每一年,都有非常重磅的理论和实验成果发表。” 

 “新的理论出现,旧的理论被淘汰,已经成为物理学界的共识。” 

 “比如最近布鲁斯教授一直提到的重构量子论。” 

 “保不齐过几年,可能玻尔的理论模型都是错的。” 

 “但是我们已经给量子论颁过奖了。” 

 “如果在未来,相对论被证明是错的,那么对诺奖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 

 克拉斯的话让众人陷入沉思。 

 在外人眼里,他们这些诺奖委员会的成员无疑是大佬。 

 在某种程度上,他们对谁获得诺奖,具有巨大的影响。 

 但是,这既是荣誉,也是压力。 

 他们要是选不好,很容易就会被质疑水平太次,玷污了诺奖的神圣性和崇高地位。 

 对于学者而言,谁都不愿意获得水平太次这个评价。 

 那简直是最大的侮辱。 

 所以,克拉斯的担心,不仅仅是针对相对论,而是包含以后可能会出现类似的情况。 

 阿伦尼乌斯闻言,哈哈一笑,然后说道: 

 “也罢,关于这个问题,你们可以听听我的心里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