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8章 惊世骇俗的博士论文!无人敢审!再去请布鲁斯老祖!

 当德布罗意完成物质波理论的那一刻,正好他的哥哥莫里斯走了进来。 

 “小弟,有一个消息,不知是好是坏,但我需要告诉你。” 

 德布罗意觉得有点奇怪,他问道: 

 “什么消息?” 

 莫里斯说道: 

 “郎之万教授刚刚被选为法兰西科学院院士。” 

 “接下来他在巴黎大学的时间不会太多。” 

 “所以指导你们这些博士的时间也少了。” 

 “他跟我说,如果你需要的话,他可以专门委托其他教授指导你。” 

 德布罗意闻言,立刻就明白了郎之万的用意。 

 他一边收拾书桌,一边笑着对莫里斯说道: 

 “这当然是个好消息。” 

 “教授他进入科学院是实至名归的。” 

 “不过,我并不再需要他的指导了。” 

 “因为我的博士论文已经完成了。” 

 德布罗意不想把物质波理论先发表在学术期刊上,而是直接写成博士论文。 

 因为他这个博士的时间读的有点太长了。 

 他想快点摆脱学生的身份,真正进入物理学的研究当中。 

 哗! 

 莫斯莱一惊。 

 这才半年时间,小弟的转变有这么大? 

 忽然,他想到了一种可能。 

 “额,小弟,你该不会真的在研究布鲁斯教授说的那个方向吧?” 

 老天啊! 

 莫里斯在心中叫苦: 

 你小子随便研究点常规的课题都能毕业。 

 结果非要研究波粒二象性。 

 电子是波? 

 这放在博士论文里,能通过答辩吗? 

 德布罗意微微一笑,没有选择回答。 

 他的境界已经不是哥哥莫里斯可以理解的了。 

 对方还是老老实实研究x射线吧。 

 接下来十几天,德布罗意将物质波理论进行系统地整理,并增加了更多的理论推导。 

 最后一本100多页的博士论文完成了。 

 题目是《量子理论的研究》。 

 德布罗意认为自己的物质波理论,对于刚刚诞生的量子力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把光子、电子等所有微观粒子统一在一起。 

 现有的矩阵力学或许以后就能处理波动性质了。 

 后世关于德布罗意有一个谣言。 

 说他仅凭一页纸的博士论文,就获得了物理诺奖。 

 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那个一页纸只是他发表的学术简报而已,用来阐述他的核心思想。 

 德布罗意的博士论文,法语原版有100多页,英语翻译版也有80多页。 

 里面充满了各种数学公式推导。 

 所以,德布罗意并不是走了什么狗屎运,仅仅凭借一个想法就能获得诺奖。 

 这个惊天想法的背后,是严谨详实的证明过程。 

 这就是民科和真正科学家的区别! 

 物理学发展到现在,早已过了一句话或者一个没有证明的公式就能颠覆的时代了。 

 你觉得自己颠覆了,其实只是你知道的太少了。 

 1923年3月10日。 

 德布罗意带着他的论文,终于再次踏入巴黎大学。 

 他刚进入实验室,就引起一阵惊呼。 

 “哦,天啊!” 

 “德布罗意师兄过来了!” 

 众人连忙上前嘘寒问暖。 

 今年31岁的德布罗意确实算的上是大龄博士了。 

 至少在郎之万手下的众多研究生当中,他是绝对的老大哥。 

 而且他为人和蔼,没有贵族的那种趾高气扬。 

 因此,实验室所有人都非常喜爱他。 

 大家内心非常羡慕德布罗意大师兄的潇洒。 

 半年不来学校,对于他那样的大佬来说,根本不算事。 

 毕竟他们哪怕博士毕业了,也达不到德布罗意出生时的起点。 

 人生就是这么残酷...... 

 德布罗意笑着说道: 

 “我给大家带了一些糖果,请随便享用。” 

 众人欢呼。 

 有人好奇地问道: 

 “德布罗意师兄,你今天是来找郎之万教授的吗?” 

 “他这几天都在科学院那边,没有来实验室。” 

 德布罗意说道: 

 “没关系。” 

 “我今天是来提交我的博士论文的。” 

 他知道郎之万教授近期没有时间,所以干脆直接先提交论文,走上评审程序。 

 到时候再向导师解释。 

 反正他的研究方向,郎之万很清楚,这样也不会太突兀。 

 至于论文内容突不突兀,德布罗意会心一笑。 

 “不知道学校的诸位教授们,有没有那么大的魄力了。” 

 众人闻言皆是一惊! 

 大名鼎鼎的德布罗意师兄终于要毕业了吗? 

 很多人只知道德布罗意研究的课题非常之难。 

 但具体是什么内容,就没人清楚了。 

 不过,这不妨碍大家连忙恭喜。 

 接着,德布罗意拜别众人,独自一人去提交论文。 

 ----------------- 

 巴黎大学,理学博士学位评审委员会办公室。 

 以佩兰为首的几位物理学家们,组成了评审团成员。 

 他们负责巴黎大学物理和化学科学领域的博士论文评审。 

 郎之万此前也属于评审团的人员,但是他被调到科学院另有重用。 

 法国的教育体制和英国不太一样。 

 政府对于教育的管控力度非常之大。 

 各个大学和科学院的独立性比不上剑桥大学、皇家学会等机构。 

 所以,郎之万需要考虑政府对他的行政安排。 

 这天,佩兰像往常一样,日常工作结束后,抽出固定的时间来到办公室。 

 他要和同事们一起评审最新提交的几篇博士论文。 

 众人一边看,一边聊天。 

 佩兰叹息一声,感慨道: 

 “自从贝克勒尔、居里、李普曼等教授去世后,法国物理学界的凋零肉眼可见。” 

 “如今,年轻一代的实力也比不上英国、德国。” 

 “看看这几篇论文,毫无创新性,在一些细枝末节上翻来覆去地研究。” 

 “长此以往,恐怕以后物理学界将再也没有法国人的声音了。” 

 海森堡的矩阵力学,让佩兰感受到顶级天才的恐怖之处。 

 那才是真正的物理学原创研究。 

 对方虽然已经博士毕业了,但是年龄才20出头。 

 一般人在这个年龄,甚至连本科都没有毕业呢。 

 而现在,他所评审的几篇论文的水平,和海森堡的差距简直不可估量。 

 完全不是一个次元的东西。 

 所以,佩服非常失落。 

 法兰西的科学荣光,怎么这么快就暗淡了。 

 已经太久太久没有闪耀天际的天才出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