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2章 真空的三层解释!还有第四层!真空不空!震撼全场!(第2页)

 格拉肖有个博士,名为姚期智,他从物理转行到计算机,后来成为我国计算机领域的超级大佬。

 就是他创建了牛逼哄哄的华清“姚班”。 此刻,消化完这些信息后,看着才26岁的拉比,李奇维心中感慨。

 他的徒子徒孙,对未来的量子场论和粒子物理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

 李奇维微微一笑,回道:

 “当然可以,拉比博士。”

 拉比整理好思路,说道:

 “早在科学体系没有诞生以前,人们就认识到空间中存在着空气。”

 “空间并不是我们看到的那样空无一物,它里面充满了物质。”

 “后来,拉瓦锡通过实验证明了空气的组成是氮气和氧气。”

 “直到1892年,瑞利勋爵和拉姆塞教授在空气中发现了稀有气体:氩气。”

 “物理学家对于空气的组成有了更深入的认知。”

 “而对空气性质的研究,则是另外一条线。”

 “1643年,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的学生,托里拆利通过水银实验,证明了空气中大气压强的存在。”

 “但当时很多人都不相信托里拆利的实验结果。”

 “于是,1654年,德国马德堡市市长格里克,在无数人面前,做了著名的【马德堡半球实验】。”

 “他把两个黄铜半球壳灌满水后合在一起,接着把球内的水全部抽出,最后把气嘴拧紧封闭。”

 “在大气压的作用下,两个半球紧紧地贴合在一起。”

 “接下来,格里克足足用了八匹高头大马,也不能把两个黄铜半球拉开。”

 “要知道,半球的直径只有37厘米,相当于一个篮球大小。”

 “但是它们之间产生的力却大的吓人。”

 “这个实验有力地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

 “后来随着原子的发现,物理学家对于空气的认识就更深入了。”

 “空气的组成无非是各种原子而已。”

 “所以,布鲁斯教授问何为真空。”

 “我认为可以分几个层面来回答。”

 “第一层,在普通人眼里,马德堡半球实验中的那个铜球内部,就是真空。”

 “因为里面的空气已经全部被抽走了,啥都没有。”

 “但是在优秀的工程师眼中,铜球内还不是真正的真空。”

 “因为哪怕是以现在的技术,也做不到把铜球内的所有气体分子都抽出来。”

 “就算做到了,长时间后,空气中的分子也会从缝隙中再钻进去。”

 “对于工程师而言,只要残留的分子原子足够少,对需要进行的实验不产生干扰,那么就可以称为真空。”

 “所以,目前工业界对真空的定义是:在给定空间内,低于某个大气压力的气体状态。”

 “这是第二层含义的真空。”

 “而第三层的真空,就是物理学家眼里的真空。”

 “即铜球内部一个原子都没有的空间状态。”

 “不仅没有物质存在,铜球内部连电磁波也不存在。”“此时的空间内才是真正的空无一物,是真正的真空。”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

 哗!

 拉比说完后,大厅内爆发一阵惊呼。

 众人听的津津有味。

 “果然不愧是博士后,这水平杠杠的。”

 “要是换我回答,最多只能说一句话。”

 “美国佬有点东西。”

 拉比由浅入深地解释了空气和真空的概念。

 并且还加入了自己的思考,把真空按照认知不同,分为了三层。

 第三层的真空概念,那是物理意义上的绝对真空。

 一片空间内,没有原子电子等粒子,也没有x射线γ射线等光子,什么【存在】都没有。

 众人纷纷点头,大家都很认同拉比的观点。

 第三层的含义就是真空的含义,没有什么疑问。

 这时,李奇维笑道:

 “拉比博士,讲的很不错。”

 “果然不愧是索末菲教授的博士后,思维逻辑很清晰。”

 拉比闻言,激动万分。

 他被偶像亲自夸奖了。

 然而,让他始料未及的是,李奇维忽然又说道:

 “海森堡,你认为拉比说的对不对?”

 正在下面和泡利聊天的海森堡一脸懵逼。

 他没想到布鲁斯教授会这么问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