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5章 最强量天尺!超新星测距!匪夷所思!宇宙加速膨胀!惊骇全场!(第2页)
“目前恒星演化理论经过很多人的研究,已经越来越详细。”
“当初布鲁斯教授提出的三种结局(白矮星、中子星、黑洞)只是最普遍的情况。”
众人点点头。
这几年来,和恒星演化理论相关的论文可谓指数增长。
无数学者从各种角度研究很多细节问题,使得该理论越来越完善。
而恒星的演化过程也远远比想象中更复杂。
单单是对恒星质量级别的划分,就达到十几级,每一级的演化过程都略有不同。
但这些并不影响布鲁斯教授的地位。
他提出的三大结局虽然简单,却是整个理论的框架,是重中之重。
“其中超新星爆发就分为两种情况。”
“一种是大质量恒星中心坍缩形成中子星或者黑洞,发生的超新星爆发,称为2型超新星爆炸。”
“另一种是白矮星发生失控核聚变引发的超新星爆发,称为1型超新星爆炸。”
“我们知道,白矮星的主要组成部分是碳和氧,也称碳氧白矮星。”
“它的体积和地球相当,但密度却是地球的几百万倍。”
“根据最新的理论研究,当碳氧白矮星的质量超过1.44倍太阳质量时,就会发生失控的核聚变反应,引发1型超新星爆炸。”
“但问题来了。”
“本身处于就质量极限下的白矮星要如何获得额外的质量呢?”
众人跟着疑惑。
白矮星已经是恒星燃烧后的结果了,定型了,按理来说,它的质量不会再改变了。
就算有发生超新星爆炸的可能,但是质量不够也没用啊。
哈勃微微一笑。
“答案就是伴星!”
“如果白矮星不是单星系统,而是处于双星或者三星系统,那么它强大的引力就会吸收伴星的物质,增大自身的质量,达到临界极限后,发生超新星爆炸!”
哗!众人顿时一惊!好巧妙的想法啊!恒星演化理论果然博大精深!
“当然,这个理论不是我提出的,是我参考了一位华夏学者的论文。”
“他发的期刊非常普通,我也是偶然间才看到的。”
余青松神色一动。 这篇论文虽然谈不上多么惊艳,但绝对有创新性。
他竟然不知道华夏天文学界还有这么一号人物。“会议结束后,我得好好问问哈勃师兄。”
李奇维则是欣慰一笑。
他并不关心这篇论文的作者具体是华夏的哪个人。
华夏的科学水平已经逐渐追赶上来了。
这种细节方面的突破才能体现一个国家的真正底蕴。
今天是天文学,明天就可能是机械学、化学、生物学强者的强,是全方面的强。
这时,哈勃继续说道:“虽然原始理论不是我提出的,但是在该理论的基础上,我却发现了一种新的测距方法!”
“那就是1型超新星爆炸测距。”
“可以看到,1型超新星爆炸具有完全一样的初始条件。”
“都需要一颗白矮星,每个白矮星爆炸时的质量也一样。”
“因此,每一次1型超新星爆炸的光变曲线是一样的。”
“光变曲线是指,1型超新星爆炸之后,随着时间推移,它的亮度增加到变暗的过程是一样的。”
“而且还有一点,每一次1型超新星爆炸的最大发光能力也是一样的。”
“所以只要我们在地球上测量出1型超新星爆炸的视亮度,结合它的红移数值,就能算出该白矮星所在星系与地球的距离了。”
“这就是1型超新星爆炸测距的原理。”
“那么,它为什么比传统的造父变星测距更有优势呢?”
“因为超新星爆炸产生的能量比普通恒星发射出的光芒能量,高了无数倍。”
“1型超新星爆炸整个过程释放的能量,比太阳一生释放的能量还要高!”
“因此,它非常非常明亮。”
“这就意味着,1型超新星爆炸作为烛光,可以适用于更远的距离。”
“根据我的计算,1型超新星爆炸烛光法的测距范围超过了200亿光年!”
“它比现有的方法高了40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