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0章 龙归大海!我主沉浮!生死之间!顿

 第630章 龙归大海!我主沉浮!生死之间!顿悟万有!以我之名斩尽一切!

 1925年6月中旬。

 格林尼治某处幽静的小院。

 这里是李奇维的私人住宅。

 李承道、李承德、王正阳三人,刚刚从法国返回,他们即将启程回到婆罗洲。

 李奇维说道:

 “辛苦你了,正阳。”

 “他们两个没惹什么麻烦吧。”

 王正阳笑道:

 “校长,您放心吧,承道和承德的学习生活非常充实。”

 李奇维点点头,道:

 “今天是家庭闲聊,不用那么正式。”

 王正阳内心欣喜万分,改口道:

 “好的,姑父。”

 这时,李承道想了想,问道:

 “父亲,你真的不和我们一块走吗?”

 李奇维最终决定还是把萨默斯的忠告说了出来。

 顿时引起惊呼。

 王正阳不可思议道:

 “这段时间,德国、意大利等国内确实盛行极端的主义。”

 “不仅是我们,爱因斯坦教授那样的犹太人也受到部分区别对待。”

 “但姑父您的一举一动都会影响整个科学界,地位崇高。”

 “欧洲佬怎么可能敢对您动手呢?”

 “如果把您绑架了去研究密码学,那以后的科学家们岂不是人人自危。”

 李承道眉头微皱,说出自己的猜测:

 “他们应该是想让父亲您彻底转行研究军事技术,拉开与被别人的差距。”

 “或许刚刚过去的欧洲大战并没有真正解决矛盾,各国正在秘密准备下一次冲突的到来。”

 李承德一言不发,他对这些事情从来就不感兴趣,甚至觉得恶心。

 世界那么美好,为什么非要打打杀杀。

 一番讨论下来,三人心中都有些沉重。

 本来还准备高高兴兴返回家乡,没想到遇到这种糟心事。

 最后,还是李奇维宽慰道:

 “我之所以把这件事说给你们听,不是让你们担忧。”

 “而是怕万一有个意外,你们能做到心中有数,要冷静。”

 “自古高处不胜寒,我从来没有奢求过会一帆风顺。”

 “就算他们真的对我下手,也不可能是想要我的性命,最多是变相的软禁。”

 “而且他们肯定是以见不得人的方式,不会公开出手。”

 “事情未必会有想的那么糟糕。”

 “我相信华夏的命运会保佑我的。”

 李承道三人顿时动容。

 眼前这个男人为国家付出的实在太多了。

 李奇维神色平静,毫无惧意。

 真实历史上,爱因斯坦也曾被德国以2万马克的赏金悬赏。

 其实对于那些站在金字塔顶端的人而言,他们并没有把科学家看的太重。

 就算这群聪明人能造出飞机坦克又怎么样呢?

 不还是要老老实实为帝国服务?

 你掌控科学,我掌控生死。

 如果德国真的全心要杀爱因斯坦,他一个普通人绝对无法抵挡。

 说白了,就是没有把他放在眼里,随便搞个悬赏警示一下。

 但如果让欧洲各国知道,布鲁斯教授这次回去是要造原子弹。

 哪怕花费2亿英镑,李奇维也必死无疑。

 所以,李奇维坚信此行或许会受到阻挠,但绝对不会致命。

 因为他还没有展现出让各国恐惧的实力。

 否则,单单英国人都不会放他走。

 也许这些消息就是萨默斯有意说给他听的。

 “看吧,没有了大英帝国的保护,什么人都敢对你这位大科学家动手。”

 “如果你愿意为英国效力,放眼全球,谁敢动你布鲁斯教授一根汗毛。”

 李奇维眸光深邃,随即冷笑一声。

 这一次,他将是龙归大海,我主沉浮!

 “大不了打沉欧洲!”

 第二天一早,他亲自送别了三人。

 ——

 6月底。

 量子研究所内的气氛有些低沉。

 布鲁斯教授马上就要离开英国,返回亚洲了。

 下一次再见不知道是何年月。

 因此,众人无不惋惜,内心悲伤。

 狄拉克作为代表,向布鲁斯教授送上离别鲜花。

 “教授,感谢您对我们在科研道路上的细心指导。”

 李奇维看着狄拉克,然后又看向众人,笑着说道:

 “我们华夏有句古话叫: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

 “所以大家不要难过,有缘自会相逢。”

 “你们经过专业的训练,都已经有了独立研究的能力。”

 “虽然我平时对待你们比较严厉,但心中很是欣慰。”

 “希望大家在未来的科学研究道路上,越走越好。”

 众人闻言,心中感动。

 他们能在量子研究所内工作,简直可以说是三生有幸。

 布鲁斯教授的随便一点指点,都够他们受益终生。

 平时沉默寡言的狄拉克,今天话也变多了。

 显然他的内心并不平静。

 他问道:

 “教授,您走后,量子研究所的未来会怎么样?”

 狄拉克虽然来的时间不长,但他已经喜欢上这里的氛围。

 没有人逼迫他做任何不喜欢的研究。

 现在布鲁斯教授走了,他担心一切都会改变。

 李奇维说道:

 “量子研究所是当初我和英国政府合作而办。”

 “所以,我走后,研究所的管理权限将由政府收回。”

 “至于他们是派别人来当所长,还是其它方式的处理,我不得而知。”

 “不过你们放心,我会表达我的意见,尽量维持这里的一切。”

 众人闻言,十分开心。

 那样就再好不过了。

 接着,李奇维又单独对狄拉克说道:

 “对于你,我很放心。”

 “我也不需要给你写什么推荐信了。”

 “听说剑桥大学已经许诺你教授职位。”

 狄拉克点点头。

 “是的,教授。”

 李奇维笑道:

 “你在研究所的这段时间,其实我一直在压制你的锋芒。”

 “相比玻尔、海森堡他们,我更看重的是你。”

 “希望你独立开展研究之后,能创造新的辉煌。”

 “物理学,可是才刚刚开始呐。”

 狄拉克闻言,心中震撼。

 李奇维又说道:

 “如果将来你想去婆罗洲,记得和我说一声。”

 这一次,狄拉克沉默良久。

 真实历史上,狄拉克是少数在二战期间没有移民到美国的顶级物理大佬。

 他被任命为英国核武器计划的首席科学顾问。

 然而到了晚年,他为了离女儿近一点,最终还是去了美国的普林斯顿大学。

 李奇维拍了拍他的肩膀,最后告别了众人。

 ——

 1925年7月5日。

 英国伦敦港口码头。

 此次前来为李奇维送行的只有卢瑟福和威尔逊两人。

 剩下还有很多人想来,比如玻尔、海森堡等人,都被李奇维拒绝了。

 他并不想把自己的回程弄得兴师动众,人尽皆知。

 尤其是有了萨默斯的提醒后,他更是要保持低调。

 去年的布鲁斯会议上,他已经向众人表达了情谊。

 所以这一次,他没有环游欧洲,最后再看大家一眼。

 普朗克、爱因斯坦、居里夫人.

 这二十多年,有太多的故事,太多的人情。

 李奇维不想伤感,他想在心中留下一个最美好的结局。

 而且,与不久之后欧洲到来的灾难相比,现在的爱恨离别倒显得有些矫情了。

 码头之上。

 “卡文迪许三杰”思绪万千。

 威尔逊情真意切地说道:

 “布鲁斯,这是你第三次离开欧洲了。”

 “但我却是第一次为你送别。”

 “因为我知道,这一次之后,你就再也不会回来了。”

 “我想最后看看你。”

 威尔逊的话令码头上的风都染上了悲凉的情绪。

 “我们这些人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连银河系数十万光年直径的距离都视若等闲。”

 “然而,从英国到婆罗洲区区一万多公里的距离,却变成了难以跨越的天堑。”

 科学家很强大,能看见百亿光年外的星光。

 科学家又很弱小,看不见万里之外的思念。

 李奇维心中动容,一时间竟不知道如何开口。

 对于卢瑟福和威尔逊,他有着特殊的感情。

 那是相识于微末建立起的至深友谊。

 他们三人见证了卡文迪许实验室最辉煌的时代。

 而这种辉煌来自他们本身。

 过了许久,他才强装镇定地开玩笑道:

 “你要是想去婆罗洲了,我就派飞机来接你。”

 威尔逊露出晶莹的笑容,说道:

 “那玩意我可不敢坐,我宁愿坐船多花点时间。”

 李奇维苦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