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2章 低调的普朗克高徒!全新射线!铍射

 第642章 低调的普朗克高徒!全新射线!铍射线!核物理时代的新王!

 德国柏林,帝国物理技术研究所。

 这所于1887年成立的国立科研机构,与当时德国的电工设备和机械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密切相关。

 研究所旨在通过精密测量技术提升工业产品质量,并以推动标准化计量技术为核心使命。

 经过30多年的发展,帝国物理技术研究所为德国的工业化进程提供了坚强的技术保障。

 它的研究范围也不再只是局限在工程技术领域,而是朝基础科学、跨学科等领域探索和发展。

 比如放射学领域家喻户晓的测量仪器:盖革计数器,就是在这里被发明的。

 它的发明者盖革就在研究所里工作。

 他还有一个好友,名为博特,是大名鼎鼎的普朗克教授的高徒。

 博特早期的经历也堪称坎坷。

 他刚刚获得博士学位,就遇到了世界大战。

 结果被俄国俘虏,囚禁在荒无人烟的西伯利亚。

 在那里,他没有放弃,每天依然坚持学习数学和俄语。

 1920年回国后,他就被安排在了帝国物理技术研究所工作。

 不过自那以后,他变得性格内敛,行为低调,很少在物理学界主动露面。

 可能这就是他后来不愿意为帮助德国研发核武器而道歉的原因。

 但这不影响他在物理学领域的丰厚成果。

 在研究所期间,博特和盖革合作,在盖革计数器的基础上,提出了“符合方法”理论。

 凭借该理论,他发明了一种可以精确测定粒子角动量的设备。

 这也是他后来获得物理诺奖最重要的基础。

 此外,博特还研究过宇宙射线,他的实验数据显示宇宙射线并不全是光子,而是包含高能粒子。

 这为宇宙射线大辩论提供了有力的证明。

 他还创造性地在云室中充满氢气,从而能观察到x射线和电子的反冲轨迹,证明了光的粒子性。

 真实历史上,这个结果甚至比康普顿发现康普顿散射还要早几个月。

 由此可以看出,博特的实验能力绝对也是最顶尖的那一批,只不过他本人名声不显罢了。

 近期,博特对最近大火的核物理产生了兴趣。

 他觉得仅仅通过最简单的轰击行为,就能发现那么多不可思议的现象,这简直太神奇了。

 为此,他还特意招收了一个学生兼助手,贝克尔。

 毕竟轰击实验是出了名的费时费力,仅靠他自己一个人去尝试,估计得累死。

 这一天,博特正带着贝克尔实验。

 他准备仿照伊蕾娜的实验,看看能不能发现新元素的人工放射性。

 所以,他用的也是a射线,只不过轰击靶材改成了其它元素。

 就在二人组装和摆放实验仪器时,贝克尔提出了一个问题:

 “博特老师,为什么同样是用a射线做轰击实验,会出现各种不同的结果呢”

 “比如卢瑟福教授用a射线轰击氮原子核,发现了质子。”

 “伊蕾娜博士用a射线轰击铝箔发现了人工放射性。”

 “还有人用a射线轰击其它元素,却什么现象也没出现。”

 “这是什么原因呢”

 博特欣慰地看着贝克尔,这个年轻人的求知欲很旺盛,有打破砂锅问到底的决心。

 不过,这个问题,他自己也搞不清楚。

 “有不少人说,因为伊蕾娜和卢瑟福用的a射线源不一样。”

 “但我认为这可能只是其中一个因素。”

 “如果想从更本质上去解释,只有彻底搞清楚原子的内部结构才行。”

 “轰击实验的本质,其实就是物质与物质,电磁波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目前而言,只有很多分散的理论能够解释单个现象。”

 “还没有哪个理论能够统一解释所有的轰击现象。”

 贝克尔喃喃道:

 “真的有那种理论吗”

 博特说道:

 “我听说布鲁斯教授最近也在关注核物理领域,他应该是最有希望的人了。”

 贝克尔露出羡慕的表情。

 可惜布鲁斯教授已经返回了亚洲,想听对方的演讲也不可能了。

 “还是老老实实做实验吧。”

 很快,二人准备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