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心见性墨色江南

第一千一百一十七章 三重天堑(第3页)

 朱标深吸一口气,定下神来:“皇叔言之有理。孤听皇叔调度。”

 朱瀚点点头,立刻吩咐:“明日照常修缮,暗中让陆平接管西殿至东偏院诸工匠,所有名列名单者,查其行踪,封其家眷。密告圣上,仍须缓上缓下。孤自会布置东厂内线,待查明实情,再择时擒拿。”

 朱标肃然应诺。

 朱瀚望着殿外夜色,眸色愈发森冷:“这场博弈才刚刚开始。”

 而远在北城,一间酒肆密室之中,一位须发半白的儒雅老者正负手立于窗前,眺望太庙方向,神色淡漠。

 “朱瀚,朱标,你们能挡几时?”

 他轻轻拈起案上一枚小小玉棋,缓缓放在棋盘正中,一语似咒:

 “局已布好,天命不存。”

 窗外夜色浓重,乌云遮月,一场动摇江山社稷的大谋,已然浮出水面。

 北城酒肆密室,名曰“听鹤斋”。表面上是清雅文士聚集之所,实则是“白雀会”密谋之地。

 那名儒雅老者面貌斯文,手执香扇,衣袂飘飘,若非熟识,断难将其与“白雀会主”这等江湖谍组织首脑联系起来。

 他便是江湖中人称“人皮笑面”的——冯宗耀。

 他看着窗外隐现太庙屋脊,淡然一笑:

 “朱瀚这人,终究是太过谨慎了。”

 一名白衣女子倚在墙边,面容清冷,正是白雀会副使——封红衣。她轻声道:

 “这次密谍藏于太庙正梁,被他寻出,我们已失一着。”

 冯宗耀却不以为意,轻轻扇着折扇:“一着?不过是敲山震虎的棋眼。真正的杀招,还藏在那位‘督主大人’身上。”

 封红衣蹙眉:“东厂那位……他肯配合到底?”

 冯宗耀冷笑:“他不配合,便无活路。他不愿为人犬,想自立门户,那就只有我们给他造一条路走。”

 他从袖中取出一封信,递与封红衣:“让他送信给翰林院的钱太史,就说‘老友夜谈,邀游曲江’。他自会明白。”

 封红衣接过信,微一点头,消失于夜色之中。

 而在太庙另一端,朱瀚在一间偏室中,正与陆平和另一位神秘人物密谈。

 那人一身普通文吏打扮,唇薄目锐,背手而立。此人名唤孙书庭,乃朱瀚亲自培养之暗线,现藏身于东厂,为朱瀚打探督主李廷睿动向。

 “督主近日与翰林院多有接触,还曾私访永宁侯府。”孙书庭沉声道,“属下查得线索,翰林院钱弘文与白雀会有旧,可能便是内应。”

 朱瀚皱眉:“白雀会,这个名字,最近频频浮出水面。”

 陆平低声补道:“属下已让刘三前往钱府以送工牌为由刺探动静,若有不对,我等可当场擒之。”

 朱瀚缓缓摇头:“不急。若要取鱼,不能搅水。我们要借钱弘文之身,引出督主李廷睿真正的底。”

 他目光寒如霜,“如今太庙为我所控,密谍已得。但局未解——太子未稳、东厂未除、胡人未退,此乃三重天堑。”

 陆平道:“若真如密信所说,边军已遭渗透,京城迟早有变。”

 “所以,我要你即刻启程,连夜赶往西北,以‘巡察太庙工料之名’兼查边军布防——但你要小心,冯宗耀可能早已布下人手。”

 “是。”陆平抱拳,旋即悄然离去。

 朱瀚目光转向窗外,只见夜空乌云翻涌,月隐星藏。他轻声道:

 “世人皆道太庙存忠魂,殊不知这地界最能藏祸心。”

 而此时,皇宫之内。

 太子朱标已然掌握朱瀚交出之名单,但他未曾动手,而是悄然将名单副本一份,递交给了……皇后。

 这位中宫之主素来寡言冷漠,行事神秘。

 当她接过名单,面无表情地扫了一眼,淡淡道:

 “这些人里,有我的人。”

 朱标惊疑:“母后?”

 皇后朱氏抬眸望向他,目光森冷如刀:

 “孩子,朝堂从不是单凭忠臣便能稳固的地方。若你要做皇帝,就要懂得掌控所有人——无论忠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