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阿娘,这回真的装不下了(第2页)
郑则喊停牛车,瞧见土地里冒出了植株苗,他看了看:“是玉米,他们种了玉米。”
这么碎的土地,乱石间隙也只能种一株株挺立不占地的玉米了。也是不容易。
“你在这里看着牛车,害怕吗?”郑则问鲁康。他打算沿小路继续往上走,看看尽头的村落是什么样的,是否有竹笋干。
古陂村的人说有笋干,但他来了之后却不敢肯定了。
鲁康老实说怕,他让大哥快去快回,脸上表情十分惶恐:“这里一个人也没有,要是他们把我抓走怎么办,满山都是石头你都不知道去哪里找的。”
郑则被小孩逗笑,“我很快回来。”钱匣子放在背篓里,砍柴的刀也一同放进去,稻草掩好后他快步往山顶走。
鲁康看见大哥的身影越来越小,越过前方最高的山坡,很快就不见了。
山坡下的景色却与前面大有不同,郑则站在高处张望,底下是郁郁葱葱的树木,四面环山,看不出来哪里有农耕地。
牛车停靠的地方没有一棵树木遮身,而沿着坡顶小路往下走,却很快身处树林之中。阳光穿过树叶落下光斑,郑则在寂静无人的小路走了好久才看到挂着红绳的土地庙,土地庙里的香炉有香灰,案台干净。
他终于松了一口气。
再往前走一段路,先是听到咯咯鸡叫声,接着看见山间错落之处有房屋林立。樵歌沟没有平整的土地,房屋坐落在不同高度的山道上,郑则不确定哪里是村民经常聚集的地方,只好就近找了一户人家询问。
许是村里少有外人来访,村民见到他也很惊奇,听闻来意,夫郎模样的阿叔拿不准主意,便带郑则去了村长家。
路上遇到其他村民,这位夫郎都说“是来收笋干的”,等走到村长家,他们身后也跟了一群人。
“你真是来收笋干的?”樵歌沟的村长穿着粗布葛衣,满头华发,但神态清明,眼睛炯炯有神,他上下打量郑则直言道:“我瞧着你不像商贩啊。”
郑则:“古陂村村民说往里走就是你们村,我驾了牛车来,停在山坡底下了。”
“我先来看看,想问问你们有没有竹笋干,笋干卖不卖?”
他们村确实有人嫁到古陂村了,带郑则来的那位夫郎问:“你真收?收多少斤?”
郑则点头,对着樵歌沟村长说:“我真收,称完立马给钱,收到我家牛车装满就不收了。只收今年新晒的竹笋干。”
村长:“我们是有笋干,你多少钱收?”
郑则环视四周,聚集村长家打听的人越来越多,村民们大多穿着朴素,正眼含期待地看向自己。
“六文钱一斤,不过需要你们自己把笋干搬到坡底。”此地实在偏僻,走一趟又远又累,郑则本想把价格压低,但想到自己一个人搬不了这么多货,不如让价省点力气。
不要累着,不要生病,他认真记住周舟叮嘱的话。
此话一出人群议论声陡然嘈杂,有反复跟他确认是否真的六文钱收,有问他一百斤收不收等等。
“这有什么难!只要你说话算话,称重给钱,扛几趟我都乐意。”
郑则摆摆手,扬声道:“各位,各位,只收今年新晒的竹笋干,回家装好搬到坡底,我在坡底称重收钱!”
鲁康守着牛车,几次掀开草帽往坡顶看都没见到有人来,他忍不住朝那头喊了几声大哥,声音回响又弹回耳边......
这地方越等越让人害怕,就在鲁康怕得快哭时,终于见到郑则身影出现在坡顶:“大哥大哥!快来!”
大哥肩扛麻袋,身后还跟了不少挑着担子的村民。
“三十斤、二十八斤,这两个竹筐是你的,一共三百四十八文钱,数一数吧。”
“哎,哎。”村民站在一旁,把扁担搂在怀里数铜板。
“婶子,我多付几文钱,竹筐能直接卖给我吗?”带来的竹筐不够用,郑则只好出钱另买了。
“成啊!两个都卖给你。”那婶子高兴地说,他们村树多竹子也多,竹编器物最是不缺,回头再编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