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是我听错了吗(第2页)
“他若是能把路修成,别说五年,十年我也愿意只把笋干卖给他!”
村长儿子的话洪亮有力,围观的村民听得清清楚楚,屋外顿时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当年求告无门后村长尝试自发凑钱修路,但钱财微薄、人力有限,村民自己修修补补一场大雨就冲回了原样,时间久了大家伙儿也没了心气折腾。
但这位后生的提议实在像是天上掉馅饼,真有这么好的事?五年独家收笋干的价格会不会越压越低?会不会有别的算计?
村长大儿子比他爹还要着急,生怕这位商贩起身就走了,不由催促道:“阿爹!”
内心巨大的渴望最后还是压过了心里的顾虑,村长抬起头,眼神复杂地看向郑则:“这位老板......修路可不是小事啊,你打算修成啥样,笋干价格又如何算,总不能比现在......还不如吧,这契约怎么写,得让我们老小都看明白啊......”
老村长语气恳求:“您可莫要哄骗山里人啊。”
郑则手臂放在桌边靠着,坐得坦然自若,他往外看了一眼围观的人群转头对村长郑重说道:“千真万确。”
“我打算修一条夯实的泥路,从村口山坡底开始修,把散落的石块挖开,山坡挖矮方便牛车爬坡,砍掉树林小道两侧部分树木以拓宽道路,一直修到土地庙附近。期间人工、驮畜产生的费用由我承担。”
“道路修成后,笋干收货价要低一文钱,五文一斤五年不变。契约过两天我带来,需去县衙加红印,双方都有保证。”
他顿了顿补充道:“笋干是少了一文钱,但道路修成除去笋干不能与他人交易,其他的你们想卖什么都可以。”
在门口围观的景夫郎听到“修到土地庙附近”时喜从天降,哎呀菩萨保佑!这是修到他家门口了!
围观的村民议论声更大了,年轻的后生神色惊喜激动,年迈的村民却脸色愁苦,双方争论声渐渐拔高,突然有道沉闷年迈的嗓音说:“我不赞成。”
不赞成?郑则惊奇地朝他看去。
这话出口后,另一位蹲在堂屋门口的村民也说他不赞成。
刘疙瘩:“我家坡底那块地每年能产好几担玉米,哦,你来修路了,压着我家土地过去,我明年吃什么?”
毛墩子也说:“那林子,那树,我要等它长成了给我儿子成亲建新屋的!现在砍了往年也不能再长,这要怎么说?”
人群中有人大声呵道:“刘疙瘩!那你几担玉米粒多卖几斤干笋就来了,你,你真是,道路修成你还担心没有玉米粒吃?”
村长大儿子也恼道:“毛叔!别说你起不起新屋子,道路不修,起了新屋子也没人愿意嫁来咱们这山沟沟!你懂不懂啊!”
“占用的又不是你家的地,别来说风凉话!”
“你爹还没发话,你小子对长辈插什么嘴?”
人群吵成一团,因久久不见郑则来找的顺子不放心地跑来村长家,正巧听到大人的争吵,他听着听着难过地大声哭道:“为什么不同意修路啊!”
“修了路我爹看病就容易了,修了路我家的笋干就能换钱了,为什么不修路啊!”
小孩委屈不解的哭声让争吵的人群渐渐安静下来。
郑则早就猜到不会顺利谈成,他能理解村民的顽固不化,但如果村长妥协于这部分人选择不修路,那真是因小利而失大局,这个村子只能陷在贫困闭塞里循环,过不了多少年就会消失。
思及此处,郑则站起来神色严肃地对众人说:“各位要想清楚,路通前笋干烂山里也无人问,路通后你们不仅有收入,嫁娶、买卖、交流都方便,是百利无一害的事。”
他表明坡底修路不会占用过多土地,最多拓宽几丈,也不会把树全都砍完。郑则和村长商议可否调用村公田地置换修路占用地块,他也做出了让步,愿意在契约期间每一年补偿两担稻谷新米。
他让村长和村民好好商量,几日后他再来听结果。
郑则真心劝道:“让几分地,换的是子孙们的出路。”
挤在门口的人群听了沉默起来,等他们回神发现商贩早已离开。有人慌张喊道:“嗨呀!我的笋干还没卖!”
现下又记起有人来收笋干的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