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 现在是我代为话事(第3页)

 

周舟坐了一天马车又跟着打扫屋子,眼皮渐渐沉重,眼睛闭上没多久便陷入黑甜梦乡。

 

次日清早。

 

周舟站在马车前对老马说:“马伯,你回去就跟爹娘说我在这里都好,叫他们不要担心,转告爹爹注意身子、阿娘要多多吃饭!”

 

老马离开后,周舟如愿和郑则外出收货。

 

笋干要收完才能心安,他们这次去的是临泉村。郑则早上看见周舟忧心忡忡看着堂屋里的三箩筐鸭蛋,难得没再逗人,说一定能卖出去,让他不要担心。

 

牛车上除了竹筐和麻袋,还有半箩筐的鸭蛋。

 

郑则去过樵歌沟和圪节村,临泉村是第一次来。他以为这个村子和会它的村名一样给人带来惊喜,毕竟带泉、河字眼的村子一般都有天然的水源,生活相对宽松富裕。

 

他们响水村就有河,山上还有山泉小溪。

 

没想到这里和樵歌沟如出一辙地偏僻、穷困,前往临泉村的路走得艰难。这回路面倒是没有凸起的石块和山坡,但巨石林立树木夹在其间生长,道路实在狭窄且需要绕很多个弯。

 

郑则一会儿勒停老牛,一会儿甩鞭子加速,向来温和的老牛此时也不耐烦起来,甩着两个牛角摆头喷气,停下不肯再走。

 

周舟被这山路绕得眼晕,他摘下帽子扇风说道:“如是要打仗,就这地儿,一个拐弯设一个埋伏,敌军全军覆没了我看都还没走到临泉村里头。”

 

郑则本来被闹脾气的牛弄得心烦,这句话不知戳中他哪里的笑点,他直接放松手里的牵绳朗声大笑。

 

“笑什么啊,”周舟惊讶地转身看,发现郑则竟还在仰头笑,“难道不是吗,这弯拐得也太多了,而且还瞧不见前面的情况。”

 

他怀疑道:“我们真的没有走错吗?”

 

夫夫俩艰难前往临泉村时,樵歌沟却爆发了争吵。

 

他们村第一次聚集商议并不顺利,村长儿子阿勇惊讶的是,除了刘疙瘩和毛墩子不赞同修路,村里竟然还有好几户人家不赞成。

 

那两家是因为修路占用自家田地和树林,修路对村里人好,凭啥就要折损自家利益?这两户不同意,村长能理解,村长儿子阿勇能理解。

 

其他村民不同意是因为害怕被商贩欺骗,“他说的那些咱也不懂,前头是六文钱来收,修了路后就要改成五文钱,谁知道往后还会不会再变!”

 

“还只能卖给他家!要是将来有别的商贩来高价收,你们说怎么办,啊,眼睁睁看着又不能卖,那,那不亏了吗?”

 

“怎么会有人平白来给村子修路呢,定是骗子!”

 

不同意的村民如是说道。

 

村子闭塞已久,道路限制了他们的行动,也限制了他们的眼界和认知,村民对没经历过的事怀有深深的警惕。

 

年轻汉子们表情痛苦地对反对修路的长辈说:“人家说了修路换五年笋干收购权,人家白白出钱给修,要求咱们只能卖给他也正常......”

 

“那别的商贩高价来收,我们不就亏了吗?”

 

这样的对话像车轱辘一样来回滚,年轻一辈和老一辈不停争论,陷入循环。

 

年迈的村长叹气解散人群,说先回家再想想,明日再谈。

 

晚上,村长晚饭也没吃,独自坐在房里陷入沉默。

 

村长的小孙子帮阿奶收院里晾晒的笋干,见爹爹回来,立马跑过去把手里的笋干递给他:“爹爹,卖钱,卖钱!”

 

阿勇半蹲下来摸摸儿子额上鲜红的花印,眼里思绪复杂,他孩子将来也要说亲。

 

他咬咬牙下定决心,抱起儿子交给妻子后推开阿爹房门,开门见山说道:“阿爹,村子的路一定要修!”

 

次日,村民再次聚集在土地庙附近空地,众人见阿勇站在前面喊大家安静,左右不见村长身影。人群里头有人问:“阿勇,怎么是你,你爹呢?”

 

“我爹病了,现在是我代为话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