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以绝后顾之忧(第3页)

 

“我俩在院门摆摊没瞧见村长家人来买肉,送鲜肉吧阿娘。”

 

那行,郑大娘也心疼腊肉,“那大坤切块五花肉吧,我看看再给点什么。”她想了想突然笑道,“当初还真叫郑则说对了。”

 

几人转头看她,郑大娘说周舟刚来家里也是送礼托村长做保人,当时郑则提醒将来要麻烦村长的事不少,一开始送的礼太重往后会难送。

 

后来收养三个孩子托他帮忙,如今也是,郑大娘:“这礼只高不低,幸好当初没那么莽。”

 

一家人前往村长家,林启宁竟也在。

 

周舟很少在村里见到林启宁,这会儿猛地瞧见他文质彬彬地在院里帮静姐儿摇纺车纺线,还觉得有些奇怪……

 

林启宁朝大家点点头:“阿爹在家。”

 

村长听到动静从屋里出来,长辈们寒暄。桂婶子和大壮都不在家,郑大娘便把篮子交给静姐儿。

 

周舟走到静姐儿身边打招呼,忽然发现她身形丰腴许多,静姐儿收下篮子爽朗笑道:“舟哥儿,近来怎么不见你去石碾房碾谷子?”

 

“家里的玉米碴子没吃完……”

 

村长和林启宁带着郑则一行人进屋后,周舟接过摇纺车的活儿与静姐儿闲聊。

 

一家人来之前对过口供。当初周舟刚来响水村找村长做保,说法是郑大娘的娘亲远亲,家在南方,家里遭了事来投奔亲戚。

 

坐下后,郑则挑了真实部分讲:“......周舟和爹娘落水遭难,一家人分散直至几月前才重逢团聚。”

 

说着将手上的文书递给村长看。

 

周爹:“林村长,我们夫妻只有周舟一个孩子,重逢时得知他已经嫁来响水村。我腿脚不便,不再考虑回锦州居住,再三思考后觉得和儿子在这边生活是最适合的。”

 

郑则:“新房地契在我名下,但地皮和房子是岳父出钱购买修建。”

 

村长逐一细看文书。这两位虽无田地但有马车谋生,有房屋居住,将来老了有舟哥儿赡养,且郑则一家可担保,在村里住没有问题......只是户籍麻烦些。

 

他忧心道:“在咱们村另立新户,就算有户籍身份也难迁到此处,没有身份凭证官府更不可能同意,我做保也没用啊。”

 

郑则解释道:“并非是要独立户籍。以我岳父岳母只得一子,如今受伤恐忧老无所依投靠周舟为由,申请附籍,登记在我家户籍之下。”

 

村长问郑老爹夫妻:“你们二位意见如何?”毕竟是儿夫郎的爹娘,将来赡养压力也会落在郑则身上,郑屠户也只得一个孩子,两个小辈赡养四位长辈,压力不小。

 

他问道:“你们是否愿意接纳支持舟哥儿爹娘在本村定居?若是申请附籍,这两位将来成为你家户籍册上的人口,人头税要多交两人。”

 

郑老爹摆手,和自家婆娘对视一眼说:“同意,哎,我儿子能干,让他折腾去吧!”他转头拍拍周爹肩膀朗声笑道,“再说了,我老弟年轻着呢,他能挣钱。”

 

“我老哥说得对,哈哈哈。”

 

村长如释重负,看来这是已经商量好了,还以为是来找他断案呢,嗐。成,两家人知晓且同意就成。

 

之后由郑则和周爹口述身份内容,林启宁执笔写下担保文书,三方签字画押。

 

周娘亲看着手指头红红的印子,心头轻松,响水村,她就要变成响水村人士了。

 

“静姐儿,先走了,改日再来找你说话。”周舟起身跟上郑则回身朝她挥挥手。

 

“哎。”静姐儿撑着膝盖慢慢起身回道。

 

等走出院子,周舟立马挽住郑则手臂迫不及待挨着他说了句话。

 

郑老爹驾着牛车,今日的猪肉得拉去镇上卖,村长刚想找个位置和猪肉挤一挤,便听得舟哥儿阿爹在新房门口探头喊道:“村长,来这儿坐!”

 

村长坐稳后感叹:“哎呦,托你们的福,这是我第一回坐马车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