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 那谁喝醉了(第2页)

 

月哥儿转头看身后的莲花池,池水清澈荷叶点点,水中日光在石壁上摇晃动荡,从小小一处角落已能窥见将来荷叶舒展、荷花挺立的美景。

 

进来才知道,中庭院子和里头屋子,比在外头看见围墙、前院和露出的屋顶所得猜测要好得多。

 

月哥儿感叹:“这池子真好,雨天和日头极盛时可在观荷亭远看,清晨和傍晚可以坐在石条凳上近赏,早上起来先绕院子走两圈,人都精神了。”

 

此时此刻身处景中,他光是这么想就能连带着觉得身心舒坦。

 

周舟点头赞同,爹爹说过好的环境能滋养人,阳光能晒到,雨水感受到,阴雨盛阳花开花落,天寒酷暑四季更迭,身体都在感知一切。

 

武宁弯腰伸手捞了一把池水,惊讶:“这会儿暑气未散,池水竟是凉的。”

 

周舟不放心地抱住他的腰:“因为池子挖得很深,快起来吧宁宁,别栽进去了!”

 

这话叫三人都记起游水的事,月哥儿是游不了了,但能在边上玩玩水,他也想看他们几个游,就问:“如今也六月底了,天只会越来越热,什么时候去学?”

 

月哥儿想起当初在秘密基地看石头带小孩玩水的河段,那儿小孩汉子嬉水可以,哥儿就不行。

 

村民站在河边菜地能看得一清二楚。

 

武宁也是苦恼,哥儿女娘就是这点不方便......他说:“哪里有更隐秘一点的地方?”

 

说到隐秘周舟就想起芦苇丛,溪水干净清澈,重重叠叠的芦苇遮蔽视线,可就是太浅了。

 

三人想到一处很合适的地方,不过开口却是遗憾:“云针村的杨柳岸多好呀,河水清澈见底,可惜当时没想到......”

 

哥儿们齐齐叹气:“唉!”

 

林秋进门刚好听到他们这一声“唉”,笑道:“叹什么气呢,来喝绿豆粥消消暑。”他端着瓦罐率先走进厨房,“瓦罐摸着凉,喝着估计也凉快,大家来试一试吧。”

 

堂屋的汉子们喝得如火如荼,哥儿女娘移步去观荷亭喝绿豆粥,周娘亲再盛出两碗喊孟辛给后院的鲁康老马送去。

 

周舟摞起几个碗抱着瓦罐进堂屋招呼汉子们尝,郑老爹喝得领口都汗湿了,他拍拍肚子苦恼道:“粥粥啊,阿爹酒都喝不过来了,没有肚子再装绿豆汤啦。”

 

桌上酒坛子已经空了两坛,下酒菜还有,可大家都没动筷子,好像喝到中间歇一会儿。只有郑则还在夹夹夹,没吃饱。

 

周舟给成贵叔和爹爹各舀了一碗,回道:“不怕呀阿爹,咱是海量,肚大能撑船,喝一点解解腻正好。”

 

周爹喝了一口笑道:“哎凉丝丝的,好喝,尝尝都尝尝。”

 

日头西沉,傍晚暑气渐消,观荷亭凉风习习。

 

绿豆粥熬得绵软香甜,薏米滑润,绿豆出沙,莲子粉糯。绿豆粥喝起来凉丝丝甜蜜蜜,武宁咽下满足往后一靠,叹道:“舒服啊——”

 

在座几人都笑起来,也跟着他往后靠,堂屋汉子们的说话声偶尔往屋外传,大家默契地安静喝粥,感受此时美好平和。

林秋听到自己丈夫和大儿子说话尤其洪亮,两人语气激动高兴,仿佛有什么天大热闹,让人听了也想循声走去一同说上两句。

 

农户人家平日忙碌,若不是吃暖灶饭团聚,他们也不会白白空出一下午闲暇,农户的闲暇是某天只干点轻松的活,“什么都不做”并不存在。

 

但偶尔有这么一两次相聚,不仅没有让他们产生“耽误事”的想法,反而会升起更加努力干活挣钱的动力,深切希望这样的轻松美好时刻越来越多。

 

林秋虽还没想明白这就是“享受”,但他脑子里有了模糊的念头,那便是:日子越来越好了。

 

郑大娘和武婶子亦是同样想法。

 

周娘亲斜倚在亭子靠背往荷花池望去,心里也生出些感悟。

 

从前在锦州城里虽得一座小院安稳住着,但丈夫需得常年在外奔波挣钱。两人本就相爱,聚少离多难解相思之苦,她就想丈夫在身边,一家三口过平淡日子。

 

人只能常年等待时,抬头从天井望见窄窄的天,心也一同变窄。能感受到的更多是自己不喜欢、不满意的,回忆起来幸福并不深刻。

 

当时真的不幸福吗。

 

此遭经历,幸得命运眷顾。如今在这个遥远村落安稳落脚,听大鹅叫看小狗跑,太阳底下晒一晒,荷花池边坐一坐,人很难看不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