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这字是你写的?
周舟也不管他爹出门急不急,就说要请他帮忙看修路文书,还说明日就得去县衙递状纸,“若你能帮忙写一份就更好了。”
他说这话时一脸殷切恳求地看着他爹。
瞧着儿子可怜眨巴的眼睛,周爹回身看妻子,还能怎么办,他只好歉然地对老马道:“木床改日再挣吧。”
行吧,看来拼凑木板还得睡上一段时间,老马点点头把马车赶回后院,马关进马厩后他来到前院劈竹子围篱笆院墙。
几人来到观荷亭坐下商量。
周爹手上那份修路文书是郑则口述、周舟润色所写。郑则能认字能读书,写字却不大行,写着写着字形一会儿大一会儿小,他自己看了都难受,更别说给县衙书吏看了。
郑则将初审状纸的书吏所指点的话说给周爹听。
周舟点头,这几句话花了一钱银子呢!
周爹看完后放下文书说:“是得修改,修路目的表述,能直接决定审批成败。”
至于具体要怎么写......周爹先是低声问二人:“你们觉得,如今的县令是否算得上好官?”
郑则和周舟对视一眼,两人平日对官府对县令并不关心了解,但郑则想到去年推及各个村落种植的高产量土豆,以及人贩子判死刑一事,便说应当是好官。
一来关心民生;二来县衙风气清正,其治下并无仗势欺人、胡作非为的官员。
至少目前郑则没遇到。
县令三年一换,当地百姓最糟糕的情况是遇到贪官,侵吞田产中饱私囊、虚报政绩苛捐杂税,百姓生活困苦;
若迎来的是好官,司法公正平反冤狱、兴修水利发展农业,能使地方治安稳定,能让百姓生活繁荣。
还有一种没有远大抱负只想安稳度过三年任期的官,遇上这种县令,麻烦事躲避不及,修路在其眼里可有可无。
周爹点点头,“就当他是好官,那你们可知,县令升迁考核的政绩是哪几个大头?”
周舟:“赋税征收,咱们老百姓每年都缴税,县衙库房不能亏空。”
郑则想了想:“人口越来越多,开荒种地,粮食收成增加。”
“没错,”周爹赞赏点头,接过妻子端来的茶水喝了一口,夫夫俩对周娘亲连连摆手表示不喝茶,周爹继续说道:“是以赋税增收、户口增长、治安稳定、农业生产等为主要考核大头。”
那一钱银子没有白花,那书吏没坑人,且说得十分准确。
县令任期有限,若他是一位清廉上进的好官,必定会关注民生、必定会留意人口、必定会在意赋税征收。
如何在众多递状里让县令留意且批准郑则的修路申请,就得写出修路给官府带来的好处和影响。
周爹温和地问两个儿子:“你们想想,这几样如何与修路挂钩?”
户口如何增加?治安如何稳定?赋税如何增收?
周舟思路就突然清晰了:
“修路能促进姻亲,姑娘哥儿愿意嫁到村子,汉子得以娶亲成家,成家就会有孩子,孩子多人口就多。”
“村民吃得饱穿得暖,缴得起税存得住粮,人没有怨恨愤懑,就不会闹事抢掠,也就不会发生动乱,治安就能稳定。”
“有了前面这些基础,孩子年长成丁,人口增多,荒地得以开垦,人头税和田赋也会跟着逐渐增多。”
周爹笑着说没错,“修路申请,以民生艰难的'民'字开头,商贩利益的'利'字藏尾,中间塞个'公'字保平安。”
“爹爹,哪个'公'?”
“大伙儿的公、大家的公,县衙的公。”
郑则存有疑惑:“爹,樵歌沟只是一个小山村,真的能为官府带来这些变化吗,况且今年已经是县令在任第二年。”
周爹一听,觉得这小子也太实心了点,“咱们目的是让县令通过修路审批。”
“况且不要低估一条路带来的效益影响,至少银钱落入村民口袋是真的。”
“至于县令,若他真是个心系百姓的好官,修路的政绩增益是他享得也好、是让下一任县令摘桃也好,对百姓而言都是好事一件。说不准他会因为土豆推广得以留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