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笋干怕是得提前卖了(第3页)

 

郑则没急着回道,他朝晒得愈发黝黑的小孩说:“顺子,今日也帮我看牛车吧,吃食分你。”

 

顺子习惯性发言:“你不给我也、”

 

郑则打断他:“肉包子。”

 

顺子手上一沉,肉包子的绵软隔着浆白布巾,似有肉香飘出......他咽咽口水老实道:“谢谢郑老板。”

 

郑则把草帽盖在小孩脑袋上,这才和岳全勇慢慢往村子走。阿勇狐疑:“郑老板,你该不会是,不想修了吧......!”

 

奇异地,郑则听到这句话突然感到心安,他惦记这条路,有人比他更加惦记。他说:“修,说的话作数,谈过的协议也作数。”

 

村长阿勇担心自己变卦,反倒让郑则坚定信心,越难越是要修。

 

“过几天再来接你,今天我来收笋干。”

 

郑则回想周爹说的话,他们忘记的事情是:要和修路申请文书等一同上交的,还有钱庄存款单,也就是申请者的钱款凭证。

 

没有存款单,没有凭证,你说你出钱修路,你怎么证明你能承担费用?

 

钱庄能证明。

 

周爹把所有钱花完了才记起这事,他愧疚道:“怪爹没记起来。”

 

是他鼓励小则大胆收笋干、大胆去修路,说自己会托底。周爹说这话并非托大,他认可自己的赚钱能力,想着申请文书递交后需得等上些日子才能开堂受理,这钱不是马上就要用。

 

但他忘了,得先出示钱款证明,哎。

 

郑则不怪爹,从他决定修路起,这件事就是他自个儿的责任。周爹不说,他还得空跑一趟。

 

那钱从哪里来,从笋干来。

 

那就卖!

 

郑则想清楚后清点钱匣子,仅留下五十文,仅剩的三吊又三百文带去樵歌沟收剩下的笋干。

 

那晚周舟坐在圆桌前安静看他,知道自己帮不上忙就努力不添乱。

 

郑则抬头瞥见夫郎一脸乖软听话,一阵阵心疼,保证道:“钱往后会赚回来。”

 

周舟抱住他:“嗯,小则,你别害怕。”

 

三吊三百文钱,在樵歌收回五百五十斤长节货笋干。

 

家里共有五千八百八十斤笋干。

 

其中,谷雨后的长节货有两千两百八十斤。除去在平良镇和永安镇卖掉的四百二十斤,加上这日在樵歌沟收回的五百五十斤,长节货笋干共有两千四百四十斤。

 

这是他要卖掉的长节货。

 

之后的日子,郑则驾马车运货在永安镇响水村来回跑。临出门前,四位长辈送别,两位阿娘叮嘱他早去早回,郑老爹没啥好说的,儿子强过老子,他作为老子只能拍拍儿子愈发结实能担当的肩膀,就当是叮嘱了。

 

周爹看了他一会儿,把人拉到一旁低声问:“兰清不是给你做了一身衣服吗,留着过年?去换上,穿精神点再去谈生意!”

 

郑则不知其意,但听话换上才驾车离开,没留意到周舟的羞愧神情。

 

马车离开后,周爹对着小宝张张嘴又合上,后来进房对妻子轻声道:“得买两匹好料子,再给小则做几身穿得出门的衣服......”

 

笋干五百、六百斤地运,跑一趟停留两三天。

 

郑则尝试用当初与平良镇干货店签字据的方式,提高长节货卖价以交换冬日尖货的供量。

 

却不大行得通。

 

永安镇缺笋干,可干货店老板做生意价格咬得很紧,就是十一文,再高不行。

 

且郑则并非本地人,谈得并不顺利。

 

这家干货店吃下车里剩下的两百斤货,掌柜结款时悠悠说道:“不是我信不过你,夏天哪能知道冬天的事呢,你说是吧。”

 

“咱能做当下生意就做当下的,真金白银到手、笋干填满篓,哎,大家都安心。”

 

郑则无欲争辩,这家不成再换一家,镇上停留一晚,次日立即驾空车赶回家拉货。

 

第二趟、第三趟……谈及冬日供货,除了以“夏冬间隔太久”“外地商贩签字据可信度不高”等理由拒绝外,今日商谈这家得知郑则手里有谷雨前尖货后,长节货都不看了,拿着尖货的篮子一直询问他有多少存货。

 

竟改成只想做短节尖货的生意。

 

郑则无言以对。

 

人怎么能这么弄巧成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