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 真是年轻有为(第2页)

 

能卖的他都卖了,一边卖一边寻求更高价的机会。

 

郑则怀揣沉甸甸的结款,走出店铺时天突然下起大雨,他牵着马匹躲进一处屋檐底下避雨。

 

夏天的雨说下就下,猝不及防,毫无准备。幸好车上笋干卖掉了。

 

郑则拍拍手臂的雨水仰头看天,这雨一时半会停不了,天色将暗,得就近找一家客栈入住,马匹劳累一天得吃草休息。

 

一同在屋檐下躲雨的有不少人,都是在附近采买跑进来的。

 

郑则身旁有两位挽手的女娘,其中一位胖点的说:“福禄糕坊刚出了莲子糕,没卖几天呢,如意糕坊也跟着出同样的糕点,卖得还比前一家低......”

 

“刚刚福禄糕坊的伙计暗骂另一家学人精,你听见没?”

 

稍瘦点的女娘嘻嘻笑道:“听到啦,管他呢,尝起来味道差不多,咱们哪家便宜买哪家......”

 

郑则无心偷听,可躲雨位置就这么大,不过这话让他有了些头绪。

 

在客栈吃晚饭时,郑则给上来招呼的店小二塞了几个铜板,问他镇上生意最好的干货店是哪两家。

店小二想了想说道:“一家是客栈附近的东风阁,咱城东这儿位置好居民多,想买点什么走一两条街道就拐进来了,店铺生意红火。”

 

郑则点点头,东风阁就是前头收了他一整车笋干的店铺,他示意店小二继续说。

 

“还有一家位置远点在城南地界,但店铺占地大,里头菌类药材、调料干果、虾皮鱼干都有卖,去逛一次里里外外都能给你包圆了,特别省事,有客人就爱去那儿买。就叫百珍阁。”

 

城南他确实还没去,两家店铺倒是各有优势,郑则问:“两家关系如何?”

 

店小二憨笑:“这小的就不知晓了,两家店隔得远,没听说有什么恩怨或交好......”

 

郑则谢过。

 

从家里运来最后一趟笋干,这次他额外带了六十五斤短节尖货。

 

马车到达永安镇直奔城南,郑则先是找了家客栈歇脚,洗掉风尘仆仆一身灰尘,把自己打理干净利索才驾车跑向百珍阁。

 

夏日午后,室外烈日当头,蝉鸣聒噪。

 

马车刚在店铺门口停下,立马有店伙计来牵马,对方热情招呼道:“这位老板,马车我们照看,您逛多久都成。”

 

“嗯。”郑则这才发现店铺一侧墙上有一排拴马环,郑则想起客栈店小二说的话,此处店铺占地大货物齐全,但略微偏远,估计接待的大多有车马的有钱人家。

 

他顺势把手里的缰绳交给店伙计,抬头看了一眼店铺的烫金牌匾。

 

财大气粗,是百珍阁给他的第一印象。

 

就在门口这会儿功夫,已经有不少顾客进店,郑则跟在他们后面。

 

百珍阁招呼周到,一进店就有伙计上前热心亲切询问老板今日想买点什么,这一瞬间,郑则莫名体会到羊肉摊冯老板被周舟笑容满面地喊“老板”的感受......

 

一声“老板”确实能让人听得浑身舒爽。

 

郑则先在店内逛了一圈,里头果然什么都有,且货物陈列十分有讲究,不同种类单独划区,其中夏季清热败火的干货放在前头,顾客一进门就能看得到。

 

逛够后,郑则寻位伙计说明来意,这阵子上门自荐多了,一番说辞讲得顺利:“......笋干就装在外头的马车上,谷雨前后的货都有,随时能扛进来给掌柜掌眼。”

 

店伙计一天到晚接待不少客人,只稍暗暗打量几眼,便能确定来人话里真假。

 

店掌柜很快从后院走出来,竟是个年轻汉子。郑则起身说明来意,干货店掌柜生了一双细长眼睛,郑则觉得熟悉多看了两眼。

 

项掌柜说话干脆,说先看货再聊,让店伙计帮郑则把马车上的货物搬一部分进来。

 

长节货一个麻袋,短节尖货一个麻袋。

 

“夏笋价贱,行里都晓得,”掌柜拿起笋干掂了掂,“按十一文钱收......这短节尖货可以给高点,只有这点吗?”

 

郑则察觉出这个年轻掌柜是看货说话,他想了想说,“掌柜,我瞧您不是喜欢弯弯绕绕的人,我也明人不说暗话,短节尖货不卖,长节货若是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