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一家人朝相同目标努力(第3页)
官员睡不好精力不济,错判误判怎么办?小则可花了大力气办理修路申请啊。
徐浩正望向大堂。他能做的都做了,该教的也教了,就看几人堂前表现,“不怕,前头审完两个案子,人就清醒了,轮到修路案官员精神正好,说不准会尽早结案。”
时辰过早,没有太多百姓来听审,除目前在审案子的事主家人,便是他们一家。
在审案子是婚事纠纷,堂中传来呜咽哭声,郑大娘和周娘亲不知不觉听入迷,“哎呀,怎么能悔婚呢,这叫女子怎么自处?”
周娘亲小声说:“汉子定是有所隐瞒......”
周舟和阿爹站也站不住,听也不听进,索性来回踱步。
不知过了多久,大堂传来惊堂木敲击声,结案了!踱步两人快步挤到木栅栏前。
随着衙役“咚咚咚!”击鼓三声,分列大堂两侧的衙役原地不动,他们提起水火棍敲击地面,齐声喊“威——武——”以壮声势。
县令不苟言笑,稳稳坐于正堂公案后,师爷坐于侧后,记录的书吏坐于堂下。
与前开堂两案不同,此案要三人同审,典史走进大堂,先绕四周查看环境,而后肃立于右侧;
县丞快步走来,向已坐定的县令作揖,落座于左侧小案后。
大堂高大空旷,地面整洁干净,清晨阳光从大门和高墙两侧窗口斜射照入,映亮了陈列的各种醒目刑具,气氛庄严肃穆。
值堂书吏翻看簿册,高声唱报:“传戊字案——修路案事主郑则、干证樵歌沟村长岳全勇上堂!”
衙役喊声渐渐停下,棍子最后“咚”一声敲击,这阵势也镇住木栅栏外旁听的百姓。大堂内外,鸦雀无声。
郑则和阿勇规矩跪于堂下磕头,两人逐一自报家门。
县令头戴素金顶帽,神色严肃,高高坐于正堂,他身后是高大的屏风,头上悬置“清正廉明”牌匾。
“啪”一声响亮惊堂木拍响,震得堂下堂外心中一紧!阿勇当即不自在地挪到膝盖,调整跪姿,心跳极快。
周舟咽咽口水,隔着栅栏盯住他家汉子背影。
县令的声音在宽敞大堂里十分洪亮:“郑则!你状诉申请修建樵歌沟进村道路,现将你诉求再复述一遍。”
围观的徐浩正暗自点头,昨天练过。果然,郑则抬头看向县太爷,言简意赅将修路想法顺利复述。开口才发现,他声音发紧,讲了几句才得以慢慢恢复。
修路换笋干收购权是申请人提起,县令的反应却不像昨日讼师预判那般,他没向郑则发难,而是喊道:“岳全勇!”
“小、小人在!”
“郑则称与你们村立契约,由其出资修建进村道路换取六年笋干收购权。此约,可是村民自愿签订?你身为村长可曾召集村民商议?是否与郑则私下勾结逼迫村民?!”
“回禀大老爷......”
“啪!”惊堂木再次敲击案头直击人心,县令句句紧逼:“不可撒谎,从实说来!”
郑则垂眼,置于膝头的双手握紧,一颗心高高悬起……
他想起讼师昨日说的话:一个案子,哪怕县衙私下已经认可、已有九成审批通过可能,但在公堂之上,必要流程不可缺少,若被审之人回答不当,仍会被严令打回。
总结而言,修路案此类地方事务诉求,比涉及纠纷和犯罪的民事或刑事案容易结案,但事主干证的回应,对审批影响极大。
公堂环境对人造成强大心理威慑,环境与权利双重施压,让人感到沉重害怕。
讼师让四人克服恐惧,只要把话说得清楚明,就能成功一半。
可最大问题恰恰在此。
平民本就畏惧官员,农户人家面对知县回话更需勇气。
被打断的阿勇村长喉咙发紧,沉默时间渐长……周舟堂外暗喊,说话呀,说话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