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章 重新攒钱啦(第3页)
“郑则都从哪儿学的这些啊!”武宁嘴里嚼着红薯干嘟囔道。
不得不承认,郑则真的太会哄人了!又是种小枣树,又是找地方带人泡水,现在还那什么,泛舟观景......弟弟一哄一个准!
他抓起一把红薯干放进月哥儿手里,低头凑近周舟,神神秘秘质问道:“他还怎么哄你了,快通通告诉我们,我要学!”
周舟眨眨眼不知想到哪里,脸色爆红,从脖颈蹿红到耳尖,整个人透出一股羞窘难为情,头低着,根本不敢直视武宁的眼睛。
武宁不明所以,扭捏什么呀,“弟弟?说呀。”只有他们三人有啥不好意思了。
月哥儿目睹粥粥原地犯痴,暗暗抿嘴偷笑,哈哈哈。他把手里的红薯干重新放回去,打岔道:“别好奇啦,宁宁去吗,去河尾村看荷花吗?”
武宁说当然去,“我们是当天回吧?阿爹一个人放牛羊又要看水田,忙不过来。”
周舟说是当天回。
第二天,郑则起得很早。
他醒神洗漱后,直接去新房那头找周爹聊天,早饭也在新房吃。
等林家四人来,一行人顺道搭乘去镇上干活的马车前往河尾村。
马车跑动,周舟探头挥别:“爹爹,我去买荷叶尖尖给你炒茶!”
郑则:“爹娘,我们傍晚就回来。”
“哎哎,好。”
马车走远周爹才放下手,说:“瞧你儿子,一天到晚就知道甜言蜜语哄人。”兴高采烈自己去玩呢,就要说一嘴是给他买荷叶尖尖制茶。
周娘亲不爱听这话,嗔他一眼提醒道:“你俩谁也别说谁。”
一个爱忽悠,一个爱哄人。父子俩半斤八两晃荡响。
郑则今日去河尾村,原有三件事要做:陪周舟玩,去码头打听摊位价格,打听往年渔船收鱼价。
周舟算账那天,说只要细心,处处都有小钱赚。他把这句话记心上,认真想了想,发现这个村子真是如此。
河尾村的稻田比水塘和荷塘少,挣钱吃饭得靠荷塘收入。种田春播秋收,田地伺候快一年才能有收入,种藕不是,荷塘有两个季节收入不断。
春天掐藕鞭扩种,卖种藕;夏季荷花盛开、荷叶茂盛、莲蓬长成,村里就卖这三样,荷花观赏,荷叶包裹蒸制食物,莲蓬鲜食;秋季大量采收鲜莲藕售卖;冬季休塘。
连天的荷花盛开时,荷塘也能作为风景吸引游人前来观赏。
周爹告诉他,这些是外人看得见的时令性收入。看不见的有:莲子加工,干莲子和莲芯两样价值极高的药材,这才是荷塘核心收入,收益可持续全年;莲藕加工,取得藕粉,保存得当收益同样可持续很久,价值远超鲜莲藕。
想挣小钱,往看得见的收入努力掺一脚,能够得着。
想挣大点,那不好挣。晚了,饭桌位置早被占满,很难轮到郑则上桌,河尾村的干莲子等药材早有固定销路。
没事,郑则心想,吃饭不一定要上桌,有什么就先吃什么。
马车停在河尾村荷塘附近,马车慢慢离去,六人留在原地。
前方荷塘风景灿丽,碧绿荷叶连天,红粉荷花映日,近处绿红交映远处蓝天白云,一派悠然壮阔,风光无限。
一大片一大片荷花给人以冲击,和看年叔院子里的别致荷花池感受完全不一样。
视线变得远阔,人跟着精神一震,月哥儿和武宁直接看呆了。
“哇——”
“美成这样?”
周舟举手遮在眉上,说:“前两天下雨,感觉荷叶越长越大了。”
郑则扶胯望向远方:“荷塘的水可能会变深了。”
话刚落音,就有村民“铛铛铛”敲铜锣由远及近走来,吊高嗓门提醒注意水深,看好小孩。
林淼想起昨晚宁宁睡前念咒般地附在他耳边强调的小船,就问:“哪里能租到船?”
还没人回答就被打岔了。
“要不先买两个莲蓬尝尝?”林磊指着不远处的草棚子,回头看大伙儿。
一群小孩举着荷叶嬉笑打闹从面前跑过,六人目光跟随他们跑远。
夏天真热啊,夏天真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