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银匠不会下蛊的土司

第16章 父子间暗自较劲(第2页)

 说完,就开始动手点燃炉子,拿着火钳,夹住银锭,放在火炉上,开始加热银锭。 

 尹德芳从小就知道,金银铜铁锡铅等的熔点是不同的,加热金属,讲究的是一个火候。炉火温度太高,金属就熔化了;温度太低,起不到软化金属的作用。 

 工匠捶打起没有软化的金属来,手被震得青痛不说,压根锤打不成自己需要的样式。 

 他从尹老爷子的五金工具加上挑了一把适中的锤子,找了一个锤银锭的专用铁架子,就学着爷爷和老父亲那样开始捶打这块加热过的银锭。 

 毕竟他血液里流淌着工匠世家的血液,记忆深处知道如何把一块银锭捶打成一张薄薄的银片。 

 叮叮当当,尹德芳专注地捶打银锭,豆大的汗水从他的额头浸出······ 

 父子俩你敲打你的,我敲打我的,五金作坊里传出悦耳动听的敲打声。这富有节奏的美妙音乐,从一个不起眼的方岩小山村角落,飘向很远的远方,飘过大洋彼岸,飘进巴黎卢浮宫。 

 尹老爷子依旧没有吱声,他只是偶尔看看自己这个大块头的儿子,在认真地敲打银锭。 

 尹德芳呢,他也知道老爷子在斜视自己。常言道,佛争一炷香,人争一口气。 

 于是,他更加认真仔细卖力地敲打这块加热过的银锭。不时停下,然后用肉眼判断,这经过无数次捶打后的银片厚度,是否达到常规的尺寸,零点七个毫米。 

 用肉眼就能判断出银片的厚度,这是对一个优秀的五金工匠最起码的要求,也是银匠最基本的要求。当然,要达到日本工艺银壶变态的0.6毫米厚度,尹德芳的技艺还需要很多年的时间打磨。 

 把一块银锭捶打成一整块银片之后,尹德芳双手提着银片走到尹老爷子跟前,带着一丝不安,小声地问道:“爹,您看看,这个厚度怎么样,均匀吗?” 

 尹老爷子虽然没有认同儿子辞职,但在捶打五金制品厚度方面还是比较专业的。 

 他接过尹德芳捶打的银片,用肉眼瞄了一眼,轻轻抚摸之后,淡淡地道:“不够均匀,一片造银壶手艺非常难。而且,你捶打过程中还需再仔细些,力度轻重需要再好好地琢磨。锤重了,银片就被捶打破了,不能用,换句话说,这银片就废了;如果不均匀,也做不成一把好的工艺银壶。” 

 五金工匠手艺在尹家,是口口相授的一种古老工匠技艺,没有书籍记载,全凭大脑记忆和肉眼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