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德芳苦学一片造(第2页)
房间其他器具物品功能倒是还凑合,特别是这旅馆有免费的开水供应,老板自家烧的开始,不过需要顾客自己拿房间的水瓶自己到一楼去打开水。
尹德芳心想,自己是来学艺的,又不是来享受的,住宿不止一两个晚上,带的钱不多,能省则省,于是答应住下来。
由于天已黑,他在外面小地摊前买了几个便宜的炉馍,和自己所带梅干菜在旅馆房间里将就着,凑合着把晚餐解决掉。
以前,他的爷爷和父亲那些年还不是挑着五金胆子,也不是走街串户。饿了,就吃自己随身带的肉麦饼和梅干菜;渴了,将就着山泉水吃;累了,就坐在石头上歇歇脚。这种吃苦耐劳的精神,也传到尹德芳这里。
他决定明天四处打听,哪里有一片造的银壶大师傅。如果找到银匠大师傅,立即拜师学艺。
住在逼窄的小旅馆,除了旅馆的灯是新装上去的外,其他的物品都是陈旧不堪,连一个消遣的小电视也是带雪花点的屏幕。
电视看不了,闲来无事。尹德芳爱研究茶艺,造银茶壶,就是为了更好的泡茶,提高生活品质。于是他早在出发之前,就随身携带一本书——唐代陆羽著的《茶经》拿出来看。
“鍑:以生铁为之······用银为之,至洁,但涉于侈丽。雅则雅矣,洁亦洁矣,若用之恒,而卒于银也。”他记得看过的另外一本书,好像是明代的许次纾写的《茶疏》,书中是这样记载的,“茶注以不受他气者为良,故首银次锡。”
既然古人古书对银壶和茶文化有这么深刻的研究。银茶壶,银茶杯在未来的生活中肯定有一席之地。制作银壶,肯定有前途,问题是怎么学习和传承这种银壶的制作技艺。
“清雍正银提梁壶”之后,由于诸多历史原因,中国银壶制作工艺的传承出现长达半个世纪的中断。
清雍正银提梁壶,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尹德芳曾经目睹过其芳颜。
那次是同事去北京出差,鬼使神差,他竟然想到故宫博物院里面看看转转,因为来首都不容易。他硬是拽着同事逛了一圈故宫博物院,正巧他看到这尊至尊银壶——清雍正银提梁壶。壶扁圆形,鼓腹,平底,圆形盖,小短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