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银匠不会下蛊的土司

第93章 平凡的匠人人生

 第93章 平凡的匠人人生 

 白色的山顶,戴着一顶白色的大帽子。像一尊转世的佛祖,佛祖屹立在群山之巅,居高临下地俯瞰着芸芸众生,默默地福佑从世界各地来到此处的虔诚朝拜者。 

 特别是有太阳照射山顶的时候,冈仁波齐神山上一片金光,在雪的反射和太阳的映照之下,无数的太阳光呈现金黄色,神山金光闪闪,仿佛一件袈裟披在神山上,佛光普照,金佛现身,更具神秘色彩。 

 前往神山的路上,都是虔诚的朝圣者,络绎不绝。这一群有着自己信仰的朝圣者,他们准备了经年,步行前往冈仁波齐,每走几步,都要朝着神山方向伏地朝拜。“师傅挑着笨重的担子,我呢,背一个大风箱,走在冰天雪地里。脚底打滑,身子忍不住发抖。风特别大,又冷,刮得脸生疼,像刀割一样。 

 加上高原严重缺氧,压根都走不动,喘气喘得特别厉害。走路的时候,喉咙里和肺部好像缺少什么,脑子涨得很,头晕乎乎的,恨不得鼻子的窟窿更大一点,嘴巴张得老大,大口的呼吸,希望多吸进一点新鲜空气。 

 有的银匠,纵观其一生,所做银制品,虽然非常努力,但是没有一件能够称得上精品。因此,他的作品价值也不高。想要靠制作银器发家致富,非常艰难。 

 这样的普通银匠的命运有些可悲,离银匠大师称号很远。他的一生,也只是过着千千万万匠人普普通通银匠穷苦的一生。 

 一个普通的银匠,接不到稍有名气的寺庙和富贵人家打造银器的订单,如果运气不好,加上疾病缠身,客死他乡都有可能,甚至死后也无人问津。这样的事情,见得多了,一点都不奇怪。” 

 “去西藏的时候,师兄那时多大呢?”尹德芳问。 

 “我记得好像十六岁左右吧。我随师傅在西藏从事银铜器皿加工八年,在那八年里,我们跟随当地藏族手工艺人,学到了将情感融入金银器制作的独特技法,为后来的匠人生涯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说实在话,这些年,我到过很多地方。比如贵州,青海,西藏,四川等省区,国外去过印度,尼泊尔,美国等地,一路参观学习。学到了不少新的银器制作技法和全新的知识。为我个人的银器作品,提供了很多有参考价值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