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银匠不会下蛊的土司

第96章 一片造银壶精髓

 第96章 一片造银壶精髓 

 反复烧制锻打,直至将银料锻打成制作产品所需的片状。他懂得,银片一定要比图稿略大,留出一定的加工余量。如果银片太小,出现问题就无法修改和整形了。 

 一把银壶的品相和工艺,想要别具韵味,取决于银匠的精湛的技术,智慧,心血和灵气。 

 尹德芳暗暗地想,自己千里迢迢来云南学艺,这次一定要通过银匠大师寸祖仁的测试,不然所有的功夫白费。他不停地告诫自己:再耐心些,再小心,再细心些,必须精心雕琢这把银壶。 

 在寸祖仁大师的银匠工坊里,和众多师兄们一样,尹德芳挥汗如雨。他废寝忘食地捶打他来云南的第一把银壶。 

 接下来的工序就是银片测圆。将毛料捶打成片状,根据所制银壶的尺寸,在银片上绘制圆形并沿边缘捶打。每一锤下去,力度劲儿刚好,不大不小。捶打的位置不偏不倚,正是需要捶打的地方。 

 他一遍一遍的收壶身塑形壶嘴,手造的精准度也就在这一收一合,一锤一造间拿捏。然后就是壶胚回火。将初制成圆形银片,捶打成大致的银壶雏形,并进行回火。 

 他端起银壶胚子,仔细查看细节,他目测,每一处细节都符合捶打的预期。他再用尺子测量四围,直径完全一样的尺寸,圆口捶打得非常周正。 

 尹德芳此次制作这把银壶,仿佛有如神助,比他在济源打造的银壶壶口还圆,还规整。壶身饱满,圆满,大方,大气,端庄。一看,就是一把上好的银壶胚子。 

 尹德芳已经打制好银壶胚胎。接下来的环节,就是灌胶整形工序,他对大致成型的壶身的细微之处,进行再次捶打调整,然后灌入松胶,等待冷却定型。 

 这个环节,没有什么技术成分和含量,就是一个时间等待而已。 

 一个银匠,在等待银壶定型的一段时间里,可以做其他任何的事情。尹德芳就是一个书呆子,他就拿出自己随身携带的书籍,坐在院坝里,开始看书。 

 看书,一是消磨无聊的时间。二是从书中汲取有益的能量。寸祖仁大师的银匠工坊里的书籍不少,文学,哲学,艺术,政治,生活百科,应有尽有。尹德芳看着工坊的书架上,摆着满满当当的书籍。他震惊了,原来一位工匠技艺大师,还要学习各种知识和各种技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