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银匠不会下蛊的土司
第104章 师傅为他开小灶(第3页)
这一行的艰辛,只有匠人们自己能够体会,银壶收藏者和爱好者以及玩家,他们只看到银光闪闪的银器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以及观赏价值。压根不会去考虑银匠的艰辛,而且在购买银壶的时候,还拼命压价,往死里压。
对于银匠来说,这非常不公。不过,从事这项职业,就必须接受这种耻辱,折磨和考验。你不卖银壶的话,你就没有办法继续干这项伟大,而又艰苦卓绝的非遗传承事业。
工作几个小时,屁股坐麻了,他就来到工坊的院子。院子内有一些重量不一的石锁,他就举着石锁锻炼,从开始的二十斤到五十斤,再到七八十斤的石锁。
作为银匠,必须有一定的臂力为基础。不然,连端起那个铁枕就够呛。一把银壶铁枕工具,轻则二三十斤,重则七八十斤都有。
尹德芳来作坊有一段时间了,他起床时间比任何师兄弟都早,这个习惯雷打不动,他总是第一个开始
熔化银锭的工匠学徒工。
偶尔来得早的寸祖仁大师,这一切,大师看在眼里,爱在心里。有天赋,又勤奋的弟子谁不爱呢?
因此,寸大师时常给尹德芳开开小灶。讲些银壶一片造的技术精髓,哪些细节容易被忽视,哪些地方容易失误,哪些地方需要精雕细琢。
在银匠作坊操作间,站在案板边的大师寸祖仁,他望着大个子尹德芳,轻声道:
“银壶一片造,技术难点在于壶嘴,你预留这个壶嘴位置的时候,做到心里要有数。如果留存不够,易损毁,留存太多影响出水。
一片造的收藏价值高的重要原因,就是必须银壶含银量高,因为在捶打过程就是利用银的延展性。
银壶行业内,银壶圈内,谁都是精角,谁都懂。一把上好的银壶,它是集雕塑,绘画,书法,镶嵌工艺于一身的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