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章 展现精湛的技艺(第2页)
才旦次仁的确没有读几天书,这也是可以理解的。来师傅这里学艺,也不过半年之久。他的才华没有被银匠老头儿发现,这只是迟到的奖赏而已。
才旦次仁的父母,文化也不高,是老实巴交的农民,家庭负担极大,子女又多。现在也只不过是进城做小生意的小商贩,生活压得他们两口子喘不过气来,哪有闲心管这个豁嘴儿子的心理健康和个人成长?
才旦次仁的父母,文化极低的他们,不懂得赏识教育,也不知道儿子的艺术天赋极高,没有发现他的才华,没有赞扬他,没有奖赏他,也正常得很。特别是不发达地区,这是普遍存在的现象。
自从才旦次仁画纳木措大湖和刻印章的上佳表现之后,银匠老头儿李润泽对他刮目相看。对他赞赏有加,奖励他一根小紫檀木,也在情理之中。
长到二十岁的才旦次仁,从未被奖励,到被人奖励,已经过了这么多年,得到赏识和奖励,他表现出夸张的高兴和过度的兴奋,也在情理之中。
好在老银匠李润泽的银匠铺子好心收留了他,不但给他吃喝,教他银器制作技术,还给他少量的银匠学徒工资。
奖励完之后,老银匠担心才旦次仁打扰尹德芳创作,他又交代才旦次仁做另外一件事情。那就是要求才旦次仁拿着笔,照着汉字篆体字体对照表,一笔一画地照着上面的字体练习。尽量抄得跟对照表上的篆体文字一模一样。
得到师傅奖赏的才旦次仁,他现在像一个听话的幼儿园小朋友,拿着笔在案板上一笔一画地抄那个篆体文字。
尹德芳也不管自己是否超时,师傅和才旦次仁的对话,他甚至都没有听到。更不知道师傅已经奖励才旦次仁一根小紫檀木。
尹德芳还在精心雕琢他的印章,他依旧不紧不慢的雕刻。每一刀,每一笔画,他都要求自己刻得和字模上的篆文字体一模一样。
他似乎非常享受雕刻印章过程,沉浸在这个印章艺术创作过程中,至于师兄才旦次仁得到师傅的什么奖赏,他并不羡慕,也不在意。他在意的是,自己的作品是否达到师傅李润泽的艺术高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