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章 银匠最后的献礼(第2页)
不过,尹德芳觉得来到西藏非常开心,因为他喜欢从事这项银器制作工作,又得到老银匠李润泽的欣赏和偏爱。
他在工作中,完全忘记时间的存在,忘记一切世俗的烦恼。特别是师傅让他打造一把大银壶法器,信任他,支持他,偏爱他,让他觉得特别幸福和满足。
任何一个工匠,能够得到师傅的青睐,得到师傅的认可,毫不夸张地说,哪怕前面是万丈悬崖,跳下去粉身碎骨,死亡也是完美的。
画那么多幅画作,尹德芳感觉自己在和自己创作的作品中的人物对话。
他的灵魂得到提升,他感觉自己就是画作中的其中的一个鲜活的人物,植物或者动物,或者某一个景物,或者某一个符号。
反正,他就是画作中的一份子。
如果这些画作,不按照一定的顺序摆放,显得有些杂乱无章。
尹德芳建议老银匠,按照金、木、水、火、土五行来排列。包括把这些图案錾刻上大银壶,也按照这个顺序来錾刻。
老银匠也赞成尹德芳的意见,按照金、木、水、火、土的顺序开始摆放。有的图案合并一下,有的图案拆开来。
九幅图案依次是第一幅《繁盛如斯》(里面包括《银器盛典》),第二幅《布达拉宫》和《大昭寺》,第三幅《纳木措大湖》,第四幅《锅庄舞步》,第五幅《冈仁波齐》和《草盛畜旺大草原》。
把后面几幅图,第六幅《****》,第七幅《菩萨》,第八幅《丰收庆典》,第九幅《和亲图》。放在金和土之间,然后把这些图案錾上大银壶的表面,这样排列就好看了,也比较合理。
按照金、木、水、火、土五行的顺序排列,符合人们认识万事万物的规律。
接下来就是四人的分工合作。建筑类的作品,老银匠和他媳妇共同完成,其余部分,皆由尹德芳和才旦次仁共同完成。
如果算时间的话,估计又是几个月不能完工。这把银壶錾花工艺,镂空雕刻工艺和鎏金工艺完成,估计离藏历新年也就不远了,也离向布达拉宫交货的时间迫近。
“錾刻工艺,也可称为錾花工艺。来来,你们两个跟我来,把几个盒子里的錾子都拿出来,给你们看一看,瞧一瞧,錾子有多少。怎么才能成为一名真正的錾刻大师,首先要识别各种錾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