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给老银匠打下手
第214章 给老银匠打下手
尹德芳向才旦次仁介绍錾刀,他的语言艺术,那叫一个专业,那叫一个高超。
他虽然不是大学里的讲师,他却能针对不同文化层次的人,用不同的语言讲解。他讲解錾子的名称和功能,通俗易懂,深入浅出,又能鞭辟入里。
尹德芳知道才旦次仁文化水平极低,他讲解錾刀时,用农村日常生活中的事物来打比方,让文化不高的农村青年——才旦次仁听起来非常容易懂。
这也是才旦次仁佩服尹德芳的原因,也是他把尹德芳当成自己师傅的重要原因。
尹德芳讲得通俗易懂,而且脾气非常好,态度也非常好,耐心细致,不像老银匠那样容易暴怒,而且动不动就爱骂人。
“师兄,你看这把錾刀,它像筷子一样直,而且比筷子扁平。它的顶端,像不像刀口?和农村野外那丝茅草一样,锋利得很,割手。稍微不注意,就把自己的手割了。这个錾子,叫直线錾。这把錾子,用来錾直线的。”
“嗯,明白了,丝茅草碰不得,丝茅草锋利得很,一碰就要被割开一道口子。”
才旦次仁一听丝茅草而色变,他感觉手背发凉。
因为才旦次仁小时候放羊时,被田埂外边的长丝茅草割过无数次手,也流血无数次,那种刺痛感,那种疼痛感,让他记忆犹新。
这种后怕,这种深刻的痛苦记忆,已经刻在他的血液里和骨子里,让他至今还对丝茅草,有一种说不出的恐惧感和憎恶感。
才旦次仁,他虽然是尹德芳的师兄,这些银器实操錾刀工具,他在老银匠的银匠铺子学艺将近大半年,他摸过这些錾子的次数,和他这辈子被别人赞扬的次数一样,少得可怜。
一个身体有缺陷的自卑青年,才但次仁因为豁嘴的原因,他被别人赞扬的次数,他长到快二十岁了,用五个手指头都能数得过来。
这个豁嘴农村青年,丑陋不堪的外貌之下,却隐藏着过人的绘画艺术天赋。其实,他还拥有超高的智慧,而且他的品行还无比善良。他就像小说《巴黎圣母院》中那个人物卡西莫多一样,丑陋的外貌里隐藏着高贵的灵魂。
才旦次仁的绘画天赋,被老银匠和尹德芳都发现了。而且,他还被尹德芳赞扬了。与此同时,他还被老银匠重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