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章 跳起来可摘桃子(第2页)
别人期待加餐加鸡腿,尹德芳期待红烧大羊蹄。尹德芳这一生,最爱的就是红烧大羊蹄。
这种固执的偏爱,现在已经延伸到他对银器的偏爱。但凡搞艺术创作的人,都有这种对某种事物固执的偏爱。
也许就是这种固执的偏爱,逐渐成为一种艺术创作执念。正是这种艺术创作执念,成就了一批又一批的艺术大家。
比如有的作家,在创作的时候,他总是偏爱在自己的案桌上放一个苹果,他闻着这种苹果的味道,创作出了一本又一本的经典文学作品。
如果每天一餐红烧大羊蹄,尹德芳要高兴得跳起来,不过,吃肉要有一个度,青菜萝卜也要吃。
银匠干活,属于体力活,消耗的确非常大,对肉食的需求自然量大一些。肉食自带酸性,不能餐餐都只吃肉。
在银匠铺子干活,在八廓街加餐,再回到银匠铺子休息,每天如此。
尹德芳安心待在银匠铺子里,叮叮当当,当当叮叮地一锤子一锤子地捶打这把《繁盛如斯》银壶法器。
他没有什么杂乱的思虑,他没有被外界打扰,没有被各种讨厌的社会事务干扰。
他非常喜欢和享受这种宁静的银匠生活,坐在那里,和器具对话。他把自己的体温和灵魂注入自己打造的器具里。
器具里的人物,动物,植物也仿佛有了灵魂一样,开始鲜活起来,和创造这件器具的银匠来一场近距离的对话。
干完活,就看看各类书籍,喝喝茶,和才旦次仁聊聊天,聊聊生活,聊聊未来,或者到展览室里,欣赏师傅银匠铺子里的各种银器。
这种单纯而简单的朴素生活,对尹德芳来说,这也是一种美好。
两点一线的生活,虽然单调了一些。但是,看到手中的银壶法器渐渐成型,甚至得到师傅的高度认可,特别是得到布达拉宫方面的高度认可,他也就心满意足,甚至乐得屁颠屁颠的。
即使过去很多年,回到浙江的尹德芳,成为一代银匠名师的他,依然怀念他在西藏当银匠学徒的,这段单纯、充实而快乐的银匠学徒生活。
每天都在打造这把大银壶法器,讨论的话题也是这件大法器。对尹德芳和才旦次仁来说,这就是他们这段时间的真实生活的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