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银匠不会下蛊的土司

第264章 他埋头制作银器

 第264章 他埋头制作银器 

 尹德芳憧憬着自己银匠工坊的开业仪式,他积极筹备着开业仪式前的所有工作。 

 在尹德芳的内心里,他觉得自己已开业,肯定门庭若市。而且,他制作的银器,销售一空。 

 而且,他坚信他制作的银器,艺术性,完美性,无与伦比。绝对是大师级的作品,定制他制作银器作品的人,排满了他以后所有的日程。 

 而且,他乐观地盲目的自信——他认为,他制作的银器作品,将一件难求!买他作品的客商,排在他银匠工坊的客商,可以绕地球一圈。 

 这些自信来自哪里,来自河南济源,来自云南,来自西藏。因为他那时制作的银器,一件难求。 

 可是,他太高估了自己。 

 这一切,只不过是他一个人的梦想而已! 

 ······ 

 尹德芳是一个极为细心而全面的人,他希望把自己所有的事情,做到尽善尽美,做到完美至极,做到这个世界独一无二。 

 这也许是一个搞器具制作的人,搞艺术的人,对自己作品精益求精,对自己最为极为苛刻的要求罢。 

 在现实这个浮躁的世界里,几乎没有人关注文化,文学和艺术,以及古老的器具制作技艺。 

 尹德芳,这个特立独行的人。他在制作每一件银器的时候,无论是银壶胚胎制作,还是在银器表面錾刻各种图案和花纹,以及落款的完美。 

 他都极力要求自己,必须集中个人所有的精力和注意力,把每件胚胎,器具,以及器具上的图案和纹饰做到极致,以达完美无缺为自己的此生的唯一追求。 

 按照现实世俗的眼光看待,不赚钱的行业,他这样孤掷一注。这无疑是中国现今唯一的傻子,天下最大的傻瓜,没有之一。 

 西藏老银匠李润泽,最欣赏尹德芳。无论是在银壶上錾刻的图案和纹饰,还是在壶底錾刻的落款,他都做到尽善尽美。做到极为丝滑和完美,不留任何一点遗憾。 

 老银匠觉得,自己见过无数的师傅,见过无数的银匠学徒,没有一个人达到尹德芳这种境界,包括自己,也达不到徒弟尹德芳这种精益求精的境界。 

 尹德芳的三任师傅,济源的康大器师傅,云南的寸祖仁大师,西藏的李润泽大师,对他制作银器器具,每一件都做到了极致。因此,只要把每一件器具交到尹德芳的手里,他们都特别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