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章 百鸟朝凤壶诞生
尹德芳耐着性子,一锤子一锤子的敲打。这一敲打,就是两年整,在这期间,他敲打坏了不下一百把银壶。
银片的厚度只有0.6毫米,很容易就敲破。这是任何一个银匠都了解的常识。了解归了解,说者容易做者难啊!
尽管尹德芳有三年的学艺经验,他还是深刻认识到,工艺银壶一片造,真不是那么容易做出来的,一把银壶的成功率,真的很小,需要银匠倍加小心地敲打。
这种耐力,这种细心,这种精益求精的精神,值得任何一个行业的人学习。
对于尹德芳来说,这两年里,特别漫长,他也很痛苦,甚至有些焦急、焦躁。难道自己在济源,在云南,在西藏的时候,学做银壶难道有神助吗?
那时候,他每做一把银壶,成功率相当高,几乎达到了百分之百。这个成功率,高到离谱。
他不停地反思自己。为何自己一回到浙江,一开自己的银匠工坊,接连失败,为何就不行?是不是自己急于求成呢?
也许他内心特别渴望成功,有些急功近利。
特别是壶嘴部分,一锤子下去,力度没有掌控好,就非常容易敲破。
望着被自己敲破的壶嘴,尹德芳一屁股跌坐在小凳子上,他心里后悔不迭,心痛不已,他内心也在不停地流血。
这二十多天的功夫,又白费了啊。他不得不从头再来。收拾残局,重新回炉再造。
重新生炉火,熔化银锭,再次拿起锤子,一锤子一锤子地敲打。一把银壶,那可要捶打三十多万次。
没有毅力,没有耐心,没有韧性,那可当不成一名大国银匠,也制作不了银壶精品和珍品。
尹德芳的银匠工坊挂牌子的时候,时间刚好好是公元1999年,新千年真的快要到来了。
壶身慢慢地有型了,看到壶胎被自己快要敲打成型时,他内心充满了惊喜。
有时候,手臂敲打累了,手有些麻木了,他就停下来。歇一歇,让自己得到放松。
然后,他就坐在这这间小作坊里的小凳子上沉思,给自己烧一壶茶,慢慢品尝清香的茶,让清香的茶洗去一身的疲惫,然后调整自己的创作思路和身体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