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章 评首届十大工匠(第2页)
一个银匠,埋头于寸方之地,默默无闻地辛勤工作,长达五年里,且没有分文收入。
这种煎熬,这种苦痛,这份坚韧。一般人根本扛不下来,加上三年的学艺时光,一个大男人,整整五年没有一分钱收入,还要不断地加大投入。
让尹德芳如履薄冰,随时都可能掉进寒冷的冰窟窿,这种窒息感,只有他深切地体会过。更像在尖刀上赤足舞蹈,仿佛这些尖刀,随时都可以刺穿他的脚掌,让他血流如注,然后静静等待死亡的到来。
不过,好在他的媳妇蓝彩霞全力以赴地支持他,理解他,成全他。不然,他肯定撑不下来。不过,他有自己的信念支撑着倔强的自己,他从没有放弃的念头。
回到浙江这两年里,他的确才成功制作一把银壶。就是这一把“百鸟朝凤”工艺银壶。
如果把自己的成功制作的第一把银壶卖出去,卖30万元的话,的确可以让尹德芳的小家庭,在经济上缓一缓,踹一口气。也能让自己的媳妇蓝彩霞的压力小一些。
但是,尹德芳的确不是那种财迷。作为匠人,金钱一定不能是终极追求。否则,就会失去艺术创作的独立性。
这是尹德芳给自己定下的死规矩,当一名银匠,绝对不以金钱为目的。不然,他觉得自己制作的工艺银壶的艺术价值,就会大打折扣。
随着尹德芳技术日趋完善,技术越来越精湛。各个方面的投入,也是越来越大,一把银壶的投入就是大几千。
而尹德芳对自己银壶的定价不低,喜欢他制作的银壶的老板不少。但是,他们一看银壶的价格,每把银壶都在几万元以上,有的银壶定价甚至上了两位数。
这高昂的定价,吓走了不少欲购买银壶的老板。因此,这些年来,没有几把银壶卖出去,让尹德芳的压力倍增。
这两年里,尹德芳债台高筑,他可以说是零收入,还债无门。老父亲尹老爷子又卧病在床,尹德芳陷入前所未有的焦虑和困境之中。
尹德芳的父亲,知道尹德芳的近况之后,把尹德芳叫道自己的病榻,语重心长地对尹德芳道: